政策 > 正文

央行与外管局23条“新政”利好不少

2022-04-23 政策


图为工人在滨州市阳信县一家企业车间内生产半导体
  4月18日,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下称《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
  “央行与外管局发布的23条举措,实际是为应对疫情对经济附加冲击、进一步稳增长而推出的金融层面的一揽子政策,它作为一个信号是值得重视的。”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钟林楠表示。
  无独有偶。同日,银保监会传达学习贯彻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时,也提到了持续加大交通物流行业金融支持力度、多措并举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千方百计为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等方面措施。
  预计带动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多增1万亿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部委密集行动出台新一轮稳增长措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不管是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还是银保监会,给出的政策都是金融层面的。“从文件的定位来看,目前属于疫情应对阶段的货币金融政策,23条举措和2020年1月31日央行等五部委的银发〔2020〕29号文在结构上基本一致。”钟林楠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流动性,《通知》披露了上缴利润给财政的细节。
  上周五央行宣布降准0.25个百分点,市场认为降准幅度不及预期。对此,央行在《通知》中也侧面回应,全年央行将上缴利润1.1万亿元左右,截至4月中旬已上缴6000亿元,用于留抵退税和向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相当于投放基础货币6000亿元,与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基本相当。
  与此同时,央行还在布置结构性工具。《通知》明确,要加大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力度,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和两项减碳工具,加快1000亿再贷款投放交通物流领域,创设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400亿元普惠养老再贷款,预计带动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多增1万亿元。
  《通知》要求,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受困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发挥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作用,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末,按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1%提供激励资金,鼓励金融机构稳定普惠小微贷款存量,扩大增量。
  加大对受困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那么,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将向哪些方面倾斜呢?记者注意到,在《通知》中,央行先后提到了接触型服务业、小微企业、涉农主体、煤炭等能源供应、物流航运、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基础设施等重点投资项目、民营企业、住房领域等重点支持的行业领域。
  “这确实是利好消息。从3月30日济南市餐饮经营场所暂停堂食之后,虽然不少餐饮企业都提供到店自取、外卖订餐服务,但对餐饮业来说,多多少少是有影响的,确实有些企业出现了资金问题。现在越来越多金融政策出台,银行也陆续推出了不少好的产品,给餐饮业吃了定心丸。”子悦·奔富餐厅董事郭亚斌4月20日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记者走访时发现,不少驻济金融机构已经在行动。经营特色小吃的马先生在济南芙蓉街及宽厚里商业圈拥有7家店面,生意也算是红火。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的小吃店客流量大幅下降,销售额也持续减少。今年3月份,马先生又面临贷款到期的“困境”。
  “确实解了我的燃眉之急!”马先生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浙商银行济南分行依托到期转、无还本续贷等特色产品,仅两个工作日便为他办理了1年期续贷,缓解了他的资金压力。
  《通知》提到,金融机构要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贷款模式,更好满足小微企业用款需求。要细化实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不良容忍度、尽职免责、绩效考核等要求,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加快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要按市场化原则,通过提供中长期贷款、降低利率、展期或续贷支持等方式,积极支持受困企业抵御疫情影响,不得盲目限贷、抽贷、断贷。
  贷款展期为物流畅通保驾护航
  事实上,除了餐饮行业,物流行业也颇受疫情影响。《通知》表示,要加大对物流航运循环畅通的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主动跟进和有效满足运输企业融资需求。对承担疫情防控和应急运输任务较重的运输物流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供灵活便捷金融服务。对于因疫情影响偿还贷款暂时困难的运输物流企业和货车司机,支持金融机构科学合理给予贷款展期和续贷安排。
  在济南经营一家工程材料运输公司的佟欣正面临经营几乎停滞的情况。他此前在浙商银行济南分行对营运车按揭贷款500万元,一时间还款压力巨大。因为运输公司遵守疫情管理要求而暂停了大部分经营,前期征信良好,浙商银行济南分行为佟欣延长还款宽限期六个月。
  “本来都想放弃了,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没想到真办成了。三个月内,我们要全力恢复公司经营!”佟欣表示,“一定尽我所能,保证员工的正常生活,共同阻击疫情。”
  记者了解到,山东省联社临沂审计中心也紧跟疫情防控形势需求,推出了“抗疫帮扶贷”“复工复产贷”等20余款特色产品,充分发挥“无感授信、有感反馈、便捷用信”新型信贷模式优势,突出“零接触、无感化”特征,已全面完成5067个村庄(社区)“无感授信”工作,覆盖农户251.3万户、766.5万人,授信总额1795.46亿元。
  越来越多城市加入下调首付比例行列
  记者注意到,《通知》明确,完善住房领域金融服务。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辖区内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当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合理确定辖区内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这是央行层面自2017年以来再次明确指向首付和贷款利率要求。
  就在不久前,山东日照、聊城、潍坊、济宁、威海、德州等多地银行机构普遍下调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调幅度20个BP到45个BP不等。威海、德州多家银行机构反映,目前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政策下限是,首套房贷款不得低于LPR,二套房贷款不得低于LPR+60BP,商业银行下调房贷利率符合这一要求。目前银行房贷额度较为充足,放款速度提升,不存在排队放款现象,下一步,将在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同时,在政策框架内,根据市场变化继续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进行动态调整。
  “在因城施策原则下,未来应会有更多符合条件的城市下调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地产端的需求约束会进一步放开,宽信用的梗阻将进一步打开。”钟林楠表示。
  《通知》对需求端、供给端都有明确要求。金融机构要区分项目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加大对优质项目的支持力度,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不搞“一刀切”,保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平稳有序投放。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要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加大并购债券融资支持力度,积极提供兼并收购财务顾问服务。
  国信证券方面表示,《通知》中政策及时出台稳定了市场情绪,有望舒缓地产基本面下行趋势。需求端宽松政策自上而下推动,有助于提振居民购房信心;供给端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有助于保障房企项目平稳开发。(应受访者要求,佟欣为化名)(记者 戴岳)
  (来源:《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