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出门消费不用现金,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当手机化身“钱包”时,用哪种方式支付可能会陷入“选择恐惧症”。有以微信、支付宝、百度钱包、QQ钱包为代表的“互联网系”,也有以苹果支付、三星支付、华为支付和小米支付为代表的“手机系”,但不管哪种方式,都需要绑定银行卡。近日,不甘只在背后做渠道的银行也推出了二维码支付,从幕后走上台前,但这样的尝试,能否让银行“收复失地”呢?
支付市场“群雄混战”
公主坟附近的肯德基翠微店,推拉门上贴了一排的支付标志,包括苹果支付、银联闪付、支付宝、微信支付、市政交通一卡通、中国移动和包(NFC)和招商银行。面对五花八门的支付方式,消费者更青睐哪种呢?
中午12点半左右,肯德基点餐台前排起了长队。记者观察发现,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大部分消费者通过微信或支付宝扫码支付,还有些年龄较大的消费者使用现金,个别使用交通一卡通。而对于此前借力银联“云闪付”的苹果支付,使用的消费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一开始绑卡的时候就一直不成功,好不容易绑上了感觉挺新潮,但好多地方不能用,还是更习惯用微信和支付宝。”市民林女士说。
尽管苹果支付的市场反响没有达到预期的火热程度,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国两大手机厂商华为和小米的高调入局,这让银联“云闪付”实力飙升。值得注意的是,与苹果支付和三星支付最大的不同是,华为支付和小米支付可以刷公交,集支付和出行于一体。银联与手机厂商推出的各种“Pay”,俨然成为一支叫板微信和支付宝的队伍。
银行扎堆上线扫码支付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银行“躺着赚钱的日子”成了过去时。眼看着这些绑定银行卡的第三方支付花样迭出,传统银行也开始扎堆上线扫码支付。
在工行融e联APP的右上角,有一个像微信一样的“收付款”选项,消费者选择“付款”,向收银员出示手机屏幕显示的付款二维码,工作人员扫一扫就完成了,整个过程像微信和支付宝一样简单。
今年7月,工商银行推出了二维码支付,成为国内首家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的商业银行,这也意味着被叫停两年多的二维码支付“重获新生”。昨日,记者从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获悉,目前,工行二维码支付覆盖了包括麦当劳、万宁超市、中石油等在内的近2万家商铺门店,接下来,还会覆盖超市发等商超和百货。目前该二维码支付只支持工行银行卡,日后有望逐步支持其他商业银行卡。据介绍,工行二维码支付具备当前市场主流扫码产品的所有功能,还首次采用令牌技术对消费卡号进行变异处理,解决了交易信息在传输中被截留的风险问题。
街头遍布的小商铺也成为银行扫码支付的抢滩对象。工行北京分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中小商户的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为中小商户提供信贷融资、存款理财、电子银行、代发工资等金融服务,也是二维码支付的一个目标。”
今年8月,建行也宣布推出支付品牌“龙支付”,旗下的“建行钱包”,“二维码支付”也将于近期上线。截至2016年6月底,建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用户数已突破两亿,其中,手机银行交易量达97.4亿笔,交易额达13万亿元。
银行支付意在小额贷?
据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艾瑞咨询统计,今年二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9.4万亿元,同比增长274.9%,环比增长52.1%。面对飞速增长的支付市场,主打安全牌的银行系支付能否“后来居上”?
“银行能否在支付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其实对银行来说影响不大,维系客户不流失才更重要。”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记者,“银行希望通过二维码支付,让银行账户与支付系统成为用户的第一选择。另外,覆盖更多小商铺,拓展小额信贷业务,对银行来说有不小的商机。”
虽然支付宝、微信先入为主,覆盖面广,用户习惯也已养成,但银行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用户基础,网点优势等。“未来市场格局很容易发生变化,支付宝、微信不一定一直处于垄断状态,比如近期微信和支付宝提现收费,客观上就给银行带来了利好。”郭田勇分析说。(本报记者 范晓)
(来源:《北京日报》2016年10月17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