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新战斗574高地
拉新反击战第三十三谈判小组中共代表成员
吉林省蛟河市拉法镇是长春到图们铁路、拉法到哈尔滨铁路的交会点,长期以来一直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新站,是蛟河境内拉法铁路上的另一个小站。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蒋介石注意到了这里的重要性。“拉法、新站必须派重兵固守。”——因其说的这句话,拉新之战爆发了。
日前,蛟河市党史研究者潘喜清向记者讲述了解放战争中发生在这里的这场意义重大的战斗。
国民党“违约”进犯拉法新站
时间回溯到1945年。
时间回溯到1945年。
这一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国民党蒋介石开始与人民争夺胜利果实。
国民党政府凭借其与苏联政府签定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不承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部队,不允许我党我军在东北有接收权,并派重兵向东北进犯。随后,国民党第十三军由美国军舰运抵秦皇岛,占领山海关。
5个月后,国共在重庆正式签订停战协定,国民党政府坚持将东北排除在外,继续向东北增兵,形成关内小打,关外大打的局面。苏联红军撤出沈阳后,国民党军队占领沈阳,并继续大举向辽西进军。
在我党的努力下,1946年3月27日,国共经过谈判,在重庆达成《关于派遣执行小组前往东北调处停止冲突的协议》。军调处执行部派遣执行二十七小组赴沈阳,调处东北停战。但仅过去4天,国民党政府公然破坏协议,他们继续向营口、本溪、四平街等地大举进犯,我东北民主联军被迫自卫反击,四平保卫战全面开始。5月19日,东北民主联军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主动撤出四平。按照中央“变阵地战为运动战”的指示精神,陆续主动放弃长春、吉林等大中城市,撤至第二松花江以北。
国民党军队进占四平后,杜聿明指挥部队兵分三路进攻,新六军、第五十二军一九五师、第七十一军八十八师先后占领公主岭、梅河口等地。5月23日,国民党军进占长春,28日占领吉林。就在国民党军进占长春的当天,蒋介石偕白崇喜飞抵沈阳,亲临东北指挥内战。蒋介石看重拉法的战略地位,立即命令杜聿明派兵固守拉法。5月30日,蒋介石又在长春再次命令新六军军长廖耀湘:“拉法为战略要点,必须以一个加强团固守。”
6月5日,美国代表马歇尔与蒋介石、周恩来在南京商谈,终于达成东北暂时停战15天的协议。蒋介石在6月6日发表声明称:“余刻已对我在东北各军下令,自6月7日正午起,停止追击、前进及攻击,其期限为15日……”然而,就在停战令下达的当天,廖耀湘按照蒋介石的旨意,命令部队占领新站、拉法,并构筑防御工事,准备作为以后进攻东满和北满的据点。
东满战场上的重要转折点
面对国民党军一而再再而三的违约和大举进犯,我东北民主联军并非坐视不理。1946年6月5日,东北民主联军第一、二师分别进驻蛟河、奶子山待命。
面对国民党军一而再再而三的违约和大举进犯,我东北民主联军并非坐视不理。1946年6月5日,东北民主联军第一、二师分别进驻蛟河、奶子山待命。
7日午后,停战协定生效,国民党军队仍继续向蛟河进犯,炮击蛟河县城,造成人员伤亡。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获悉后,即电令一、二师:“坚决消灭拉法、新站之敌。”当晚,即组织临时指挥部,对反击战进行周密部署。
潘喜清告诉记者,拉法东西各有一座高山(574高地和466.2高地),易守难攻。新站位于拉法以北6公里,当时是个拥有千户居民的较大街镇,四周筑有3米高的土围墙,周围是稻田地,地形开阔,同样易守难攻。
“国民党军进占后,以第二六四团的一个营控制拉法,第二六三团控制新站,并组织兵力控制拉法东西两侧高地。可谓占了地利。”潘喜庆说。面对不利条件,我军临时指挥部认为,敌人兵力较少、工事未牢,可以攻打,此战既能够削弱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挫伤其锐气,更能鼓舞我军的士气。
我军决定:先攻拉法,再克新站。以我军战斗力最强的一、二两团先攻下拉法,然后再集中兵力夺取新站。作战方案上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并得到批准。
7日下午,一师一、二两团接受任务后,迅速行动。第二团第四连为前卫,于黄昏时接近拉法西山高地,在敌人工事前做好隐蔽。
8日凌晨2时,第四连向高地发起攻击,迅速解决了第一、二道堑壕内的敌人,第三道堑壕内的敌人仓促应战。第四连在二营轻重机枪的掩护下,经过20余分钟战斗就占领了西山,全歼敌一个加强连,打死打伤敌军160余人,俘虏敌军30余人,缴获迫击炮2门,轻重机枪5挺,其它枪支百余支。接着我军又打退了拉法村内敌军的两次反扑,巩固了西山阵地。
与此同时,一团攻下了拉法东山高地,其后三营从东北二营从东南向拉法村内守敌猛攻。二团在巩固西山阵地后,也向拉法村内敌人进攻。一、二团进入村内将敌人分割包围,拉法之敌在东北民主联军的猛攻下,溃不成军,至拂晓大部分被歼。
9日2时,一、三、五团向新站守敌发起总攻。一团两个连只用15分钟就突破了敌军的火力封锁,迅速通过稻田、水沟,占领了新站东南有利地形,击退了敌人十余次反扑。三、五两团一度突入敌人阵地,但遭到敌军反扑被迫撤出。
9日20时,东北民主联军再次发起进攻。以第二团接替第五团阵地,第五团进至新站西北截击可能突围之敌。国民党军在东北民主联军猛烈连续攻击下伤亡惨重,大部分投降。但龟缩在街内的敌人利用住宅、房屋等顽固抵抗——这场巷战进行了一夜。10日清晨7时,全歼敌军,敌第二六三团团长韦耀东受重伤被俘。至此,拉新反击战结束。
据统计,反击战中,东北民主联军一、二两师共歼灭国民党军第二六三团全部和第二六四团一个营共计1900余人,其中毙伤1000人,俘900人,缴获火炮10余门,轻重机枪70余挺,步手枪1200余支及大量物资,取得重大胜利。
“拉新反击战是东满战场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的胜利对整个东北战场具有重要意义。它揭穿了国民党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妄图抢夺东北抗战胜利果实的真面目,狠狠地打击了国民党军猖狂北犯和东进的嚣张气焰。”潘喜清说。这次战斗东北民主联军一、二两师在拉法、新站战斗中创造以劣质装备全歼美式装备的一个加强团的范例,显示了东北民主联军整团歼敌的实力。在保卫了东满、北满根据地的同时,极大地鼓舞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士气,打出人民军队的威风,树立战胜敌人的信心。
谈到此战的意义,潘喜清表示,保住拉法战略要地,就是保障了拉滨线、拉图线铁路畅通,使东满、北满根据地连成一片,为我党创建、巩固、发展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反击战的胜利有力地保障了党中央“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方针的贯彻执行,迫使蒋介石改变战略,采取“先南后北”的方针。驻守在老爷岭以西、松花江以南的国民党军队,不敢再孤军深入,贸然北进,为我东北民主联军扩充兵员,进行整训赢得了时间,更为以后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谈判桌上没有硝烟的战斗
国民党军队在我拉新反击战中的惨败,触痛了蒋介石。
国民党军队在我拉新反击战中的惨败,触痛了蒋介石。
从6月8日我军攻下拉法后的3日内,军调处执行部驻沈阳执行小组蒋方代表在3日内提出四次备忘录,要求执行小组召开3次会议,会上指责我方有意破坏停战命令。
6月10日,蒋介石获悉我军又全歼新站之敌后,复电杜聿明:“这是共军破坏停战,破坏和平。”并要求杜聿明向沈阳执行小组提出交涉。
6月12日,杜聿明飞抵长春举行中外记者发布会,污蔑东北民主联军破坏停战协定,并叫嚣限我军三日内撤出拉法,否则全部战祸由共方负责。
对美蒋方面提出的抗议,我方毫不示弱。
6月13日,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发表声明指出:东北停战命令下达后,拉法蒋军继续向蛟河进攻,我军是被迫反击。6月14日,《中共发言人就目前时局在南京发表谈话》中指出:“休战至第五日中央社报道杜聿明将军又公开限我军于12日午12时退出拉法,否则将破约采取行动。这些显然不是休战以求和平,而系争取时间,进行休战,等待增援,以谋再战。”
战斗结束后,美蒋代表与我方代表就拉新事件又展开了激烈的谈判斗争。
6月17日中午,经东北民主联军的同意,美方代表德莱克中校到蛟河,以拉新事件谁开第一枪为题进行调查。我方代表指出,蒋军于6日中午占领拉法、新站。7日下午,百余名蒋军进至蛟河周边,并炮击蛟河县城,我军被迫自卫反击,破坏停战的是蒋军而不是我军。当天下午,美方代表到达拉法后,蒋军的两架飞机又轰炸蛟河、敦化、延吉等地,在蛟河上空投弹两枚并扫射,打伤战士4人,三位美方代表吓得钻进防空洞。在与美蒋谈判期间,我方召开群众大会,会上,县长周化南控诉蒋军进犯蛟河的罪行。蛟河当地群众拣来带有“USA”标志的炮弹皮证实——这是7日下午蒋军向蛟河进犯时打的炮弹。中方代表据此指出,破坏停战的不是我方而是蒋方。美方代表哑口无言。
美蒋代表谈判失败后不死心,以拉新事件是谁破坏停战协议为题,再次要求进行谈判。经我方同意,7月初,成立了国民党、共产党、美国联合第三十三执行小组,继续进行谈判。谈判中依然以拉新事件是谁开第一枪为题争论不休,共持续了4个多月毫无结果。10月下旬,蒋军在南满向丹东地区大举进攻,中共代表提出抗议,终止谈判。美蒋妄图以拉新事件指责我方破坏停战协定的企图未能得逞,谈判不了了之。
中国共产党通过谈判进一步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挫败了美蒋方面妄图以此污蔑中共破坏停战协议的诡计。拉新之战,我党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政治上赢得彻底的胜利。
地方的支援是胜利保证
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为拉新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为拉新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潘喜清介绍说,在国民党军队进犯拉法、新站后,蛟河县工委、县民主政府被迫暂时转移。
为确保干部家属的安全,由县保安司令部参谋长王有臣带部分战士,将50余名机关女同志和干部家属转移到了延吉解放区。当得知我军要攻打拉法后,他们又火速返回蛟河,带领全县人民支援拉新反击战。
在反击战斗中,民众自发成立了救援队,每个居民组出两三副担架。他们抬着担架随军冲上前线,冒着枪林弹雨将伤员送到蛟河野战医院。据不完全统计,拉新反击战中,蛟河民众共组织担架300余副,抢救伤员200余人。
拉法、新站附近的村屯及街道广大群众,在县工委和县民主政府的号召下,累计筹集50万公斤粮食和若干物资。当地群众特别是妇女昼夜磨面为前方做干粮、摊煎饼、烧开水,同时兼顾照顾伤员,解除了部队的后顾之忧。
铁路工人献计出力,有力地支持了战斗的胜利。老爷岭隧道是国民党军运送兵员最快捷的交通要道。6月4日,反击战打响前夕,新站机务段火车司机吴志学机组奉命配合东北民主联军将装有炸药的7节车厢运送到老爷岭隧道中,引爆后阻断了国民党军的挺进之路。6月7日晚,为了运送围歼新站守敌的增援部队,敦化机务段蛟河驻在所火车司机张业发机组(成员包括杨俊生、王志明)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敌机追踪扫射轰炸的危险,把由敦化开来的40辆载有4000余名东北民主联军战士的军列,由蛟河运送到拉法站外,为夺取胜利赢得了时间。
战事胶着,我军伤员越来越多,蛟河地区铁路工人及家属纷纷将房子腾出来,成立了临时野战医院。新站铁路工人还冒着生命危险,开动火车往返于战场和医院之间转运伤员。为压住敌人的优势炮火,减少战士攻坚伤亡,铁路工人们提出用轨道摩托车运送大炮、弹药和物资等。战斗结束后,新站区委书记渠刚生还组织干部配合部队到群众家借棺木,安葬牺牲的烈士。
战后,县工委、县民主政府举行了拉新反击战中被俘排长以上国民党军官遣返大会,300余名军民参加。县长周化南代表全县人民讲话,号召:“不愿内战、要求和平的国民党军官要团结起来,反对自相残杀的内战!为推进和平民主,建设新中国做贡献!”这一切,在广大军民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8月,为纪念在拉新反击战中牺牲的英烈,县工委、县政府决定在蛟河东山修建烈士陵园和纪念碑。
东山烈士陵园是否有人维护,如今几何?潘喜清告诉记者,2013年蛟河市政府出资300余万元扩建陵园,面积达到2.2万平方米,并将市里各乡镇掩埋的烈士遗骸也迁葬至此,烈士遗骸从以前的300余具增加到如今的600余具。当地共青团组织基层干部培训班,在东山烈士陵园重走革命路、上传统课,这里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红色文化基地。(本报记者 毕玮琳 温月)
参考资料:《拉法之战》
专家简介:潘喜清,男,中共党员,1950年9月9日出生,现为蛟河市党史研究者。1968年参军,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政治处干事。1985年转业,任蛟河县委史志办公室党史科科长,参与编写《中国共产党吉林省蛟河县组织史资料》(1945年-1987年)第一辑,《蛟河党史资料》若干册。1989年到2002年历任蛟河市委办公室综合科科长、蛟河市计生委副主任。退休后被聘为蛟河市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主持编写《中国共产党蛟河历史》(1921年-1949年)第一卷,被省委党史研究室评为“全省党史部门‘十二五’期间党史成果”特别奖。2012年12月,主持编写《中国共产党蛟河历史》(1949年-1978年)第二卷,也已正式出版。(图片来源:蛟河市委党史研究室)
(来源:《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