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正文

美丽的童话有回响

2020-05-05 文化

  疫情改变许多,也意外地增添了许多亲子时光。不去幼儿园,甚少出去玩,小朋友倒是怡然自得。
  4月的一个周末,和儿子一起读《安徒生童话》。老实说,给他读《安徒生童话》,“蓄谋已久”。帆刚出生,家里书架上,安徒生童话早已等着他,因为这是我的藏书——“永远的珍藏 安徒生童话 叶君健译”(下图,资料图片)。
  《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共由166篇故事组成。其中较为闻名的故事有:《小人鱼》《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等。《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出版发行。他的童话故事还激发了大量电影、芭蕾舞剧、舞台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制作。
  作为读者,我选择它就是因为:好看、美好!
  一本书,常体现作者的气质,也浸润他所处时代的气息。安徒生将他的人生阅历和思考注入童话,将童话作为一种现代表达方式来创作,借用童话的视角透视复杂的人性: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我也同时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为孩子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母也会在旁边听,因此我得给他们写点东西,让他们想想。
  帆第一次读安徒生是3岁,在书架上抓到这本,按图索骥,只让我给他读其中一篇——《顽皮的孩子》,一遍又一遍,还要我扮成老诗人,他扮成背着箭的小男孩。但不久后,插图寥寥文字当家的这本书就失去了他的欢心,那些漂亮绘本开始占据他的阅读空间。时隔三年,再次阅读,他已很喜欢这些故事,安静地听,还不时表达一下他的情绪和看法。
  算起来,这本书于我是旧爱,于小朋友算新欢,亲子共读,却都乐在其中,各有所获。
  正如书的扉页上所写:让5岁的孩子倾听安徒生,让15岁的少年阅读安徒生,让25岁的青年品味安徒生,让35岁的成年人理解安徒生,让45—99岁的人思考和回味安徒生。因为在人的童年、少年、青年直到老年,安徒生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温馨、欢乐、启迪,更多的是思索和悠远的人生体味。
  确实如此。一本好书,不厌其读,而且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还记得我读《海的女儿》,小学六年级左右吧。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在我的故乡,一个军工厂,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存在,躺在山上一块天然形成的四十多度角的大青石板上,凉风徐徐,花香草味,阳光明亮却不刺眼。我读着《海的女儿》,读到在刀尖上行走,读到终于获得不灭的灵魂,十分感动,伤心流泪了。抬眼,越过厂区一排排楼房,凝视对面的青山,忽然,一种美丽让我震撼,天上大朵的白云,巨大的光和影在山间移动,明明暗暗。很久之后,当我读到“天光云影共徘徊”,一下子想到当时的情景,简直没有比这更贴合的词句了。
  这次,和小朋友再读《海的女儿》,没有流泪,心里只想,她应该对自己好,追求更加幸福的生活。我当日的阅读体验,和着对故乡的爱与回忆、小女孩的单纯与善感。不知道,帆长大了之后,是怎样的回忆。灰色的疫情下,也许于他们这一代有不一样的记忆:难得的自由、父母的陪伴。疫情带给人们的教训和反思,也许会改变许多,会回馈给长大的他们一个更好的社会和大自然,让童话里的善良和美好,更多的植根于心田与人间。
  幸福的人生,很多来自幸福的态度。读一本好书,更大的意义在于故事本身之外,能获得这样的了悟与智慧。这也正是《安徒生童话》这样的名著穿越时空的魅力。
  雨果说,人生是张纸,一面写着青春,一面写着智慧。年少时,读过的每一本好书,其实都是在向未来的人生喊话,这些生长在我们成长年轮上的故事,会在一生中不停地给予我们智慧的绵长回响。
  我们的社会飞速发展,书太多了。据《中国出版年鉴》数据,童书成为出版产业最具活力板块,年增长率保持两位数,儿童文学读物成为童书中最具活力的类别;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童书出版大国和儿童文学创作大国。在这样的书海中,更显示出选择的价值。父母就是孩子们阅读的第一道把关人,任务道远。
  有哲学家说,人的自我必须由人自己去创造。对于在成长中逐步完善自身、创造自我的少年儿童来说,需要多种心灵的营养。积极向上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滋养他们成长的宝贵精神食粮。(孟海鹰)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