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淼:积极稳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
2020-04-17 人物
对是否降低存款基准利率、何时采取降息措施,应综合评估,适时实施。调整存款基准利率,可按照“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顺序,有差别、分步骤地推进。比降低存款基准利率更重要的,是积极稳妥推进存款利率并轨工作,深化存款利率市场化
近一段时间,降低存款基准利率的呼声较高。是否降低存款基准利率,应综合考虑并适时抉择。更重要的是,在贷款利率“两轨并一轨”取得进展的情况下,应积极稳妥推进存款利率并轨工作,深化存款利率市场化,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机构纷纷采取措施,在资金汇划、信贷投放、财物捐赠等方面,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彰显了与实体经济共克时艰的担当。从货币信贷看,银行业普遍采取下调利率、减免收费、延期还款等措施,在加大信贷投放的同时减轻企业负担。在经济下行周期,此举对银行全年盈利增长造成了影响。如果未来资产质量下行,银行业绩增长压力将更大。长期来看,这将影响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
目前,存款是银行负债的最主要来源。随着资管新规等深入实施,同业负债持续压降,存款占比进一步提高。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近年来中小银行负债成本上升明显,普遍在2.4%以上,不少中小银行甚至超过3%。因此,在存款以基准利率为定价基准的情况下,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可直接降低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负债成本,进而提高银行加大信贷投放意愿,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但是,降低存款基准利率是一把“双刃剑”,应权衡利弊,综合考量。虽然银行存款中的一部分来自于结算资金,这部分资金对利率并不敏感,但在存款基准利率显著低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情况下,若进一步降低利率,对广大储户而言并不公平。从笔者调研的情况看,偏爱存款的储户多为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客户。如果存款实际利率过低,储蓄率可能继续下降。对银行来说,或将加剧存款分流,促使一部分存款流向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或其他领域。对网点渠道少、品牌形象弱的中小银行来说,吸储能力反而可能弱化。当然,存款分流并非坏事,如果能引导居民存款适度流向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资本市场的作用。
所以,对是否降低存款基准利率、何时采取降息措施,应综合评估,适时实施。总体而言,下调存款基准利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因此,可在一定条件下,有选择地适度下调存款基准利率。此前,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利率市场化遵循的原则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调整存款基准利率,可以参照这一原则,按照“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顺序,有差别、分步骤地推进。
目前,比降低存款基准利率更重要的,是积极稳妥推进存款利率并轨工作,深化存款利率市场化。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要求“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我国利率市场化自1993年提出之后,稳步推进,成效显现。2019年8月份,央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目前正在实施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贷款利率并轨工作将最终完成。但从目前来看,我国货币市场长端利率高于同期存款基准利率,存款利率仍存在“两轨”。因此,可继续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向市场释放低成本流动性,压缩货币市场利率与存款基准利率之间的利差,为存款利率并轨工作创造条件。
2015年10月份,央行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在形式上取消了利率管制。2013年9月份,央行推动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以行业自律形式规定上浮区间,约束存款利率浮动。考虑到中小银行负债吸储难度大、成本高,在存款利率并轨过程中,应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允许中小银行采取更大的利率浮动幅度。同时,推动政策性银行和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中小银行进入银行间市场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等,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推动中小银行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董希淼: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