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新常态对银行业的传统经营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规律,迈出经营转型的新步伐,是农信机构迫切解决的重大课题。
农信机构业务经营转型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受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以及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金融脱媒大势演进,资本、货币、债券市场发生深刻变化,银行信用中介作用弱化,农信机构亟待寻求新的发展之路。一是区域经济存量结构欠佳。长期在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下,过度投资、重复建设集聚了大面积的产能过剩,资金相对集中于钢铁、煤炭等行业,导致服务业、新行业缺血,国民经济结构性超重。如煤焦等行业占用大量资金,产业结构扭曲,致使中小微企业融资可获得性愈加薄弱,产业优化布局进度滞缓。当遭遇经济下行时,结构不合理的短板就暴露出来。二是地方经济转型方向不明。山西资源型经济结构决定了经济转型的难度远大于其它省份,“一煤独大”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2016年上半年,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完成832.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7.9%,大量金融资源投向集中于重工业、房地产等方面,其他实体经济转型投入匮乏。从银行角度来看,发展方向路径尚不清晰,金融资源脱实向虚难以避免。三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滞后。整体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善,帮助金融机构化解信用风险主动性不足。同时,民营企业家行为方式、思想观念、能力素质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科技创新成果乏善可陈,追求短期利益,形势趋好即一哄而上,形势转差就落荒而散,留给金融机构的只有大批不良资产。加之贷款诉讼案件“执行难”助长了赖债歪风,凡此种种都打击了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四是自身经营存在客观局限。农村金融机构战略避险空间有限,业务选择余地较小,由于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高度关联,资产质量与经济形势同频共振,与县域结成事实上的“命运共同体”。随着地方政府长期粗放发展,部分农信机构盲目跟进政府信贷项目,集聚更多风险,一些已偏离自身的市场定位,与国有、股份制银行争夺大企业、大项目,导致投资冒进现象较为普遍,贷款风险集中程度加剧,“垒大户”、短贷长用、以贷还贷等更加剧了贷款风险,限控行业客户退出机制难以有效落实,面对市场风险退无可退、避无可避,背负了沉重的信用风险压力,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
农信机构业务经营转型的战略对策
多层次的经济结构要求金融组织体系多元化和服务多样化,这就要求农信机构核心竞争力只能建立在自身独特优势上,立足“三农”和小微,确立新的战略方向和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地缘、人缘、覆盖面广等自身优势,实现新的发展。
一是市场定位战略。从经济趋势看,转型后的经济增长更多的来源于县域经济。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介入县域市场,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第一要坚持“本土化”。只有坚持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才能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与客户建立长期的相互信任关系,才能巩固相对稳定的市场区域、成熟的客户群体和接地气的产品服务体系,伴随着本地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过程中共同成长。第二要坚持“向下化”。机构和服务要不断下延,真正做到“根扎下去,脚伸下去”,越往下延伸,发展空间就会越大,经营根据地才会更牢固。第三要坚持“特色化”。要避免同质化竞争,不能片面追求“上规模和跨区域经营”,要认真分析辖区实际,为客户提供其他银行不愿关注和涉足的金融服务,建立特色服务品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第四要坚持“实体化”。金融的灵魂是支持实体经济,农信机构的灵魂就是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要努力提高小额贷款占比。二是“资产立社”战略。关键要从“存款立社”走向“资产立社”。利率管制时期,资产规模和利润实现基本取决于存款规模。但在利率市场化时代,金融竞争逻辑是资产立社,市场认可的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只要投向好,就一定能在存款、债券、同业等各类市场上获得资金。因此农信机构应以轻型发展为导向,将资产运用能力作为经营管理的核心,突出对价值创造的激励考核,按照“资产决定负债”和“负债服务资产”相结合的经营策略,强化资本约束,优化业务结构和风险资产结构,最大程度节约资本占用消耗,加强全面资产负债管理,统筹协调信贷、债券、信托投资、资管、同业、理财业务等各类表内外资产业务发展。三是风险管控战略。风险控制是金融机构的第一要务。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农信机构必须坚持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通过设计一整套风险管理流程和模型,实施以风险为本的管理战略和经营活动,全方位、全流程、全员化管控信用、市场、流动性等各类风险。特别是当前亟待遏制的信用风险,要从信贷业务的贷前、贷中、贷后入手,实现存量风险化解、不良资产处置、贷后管理提质、严控新增不良等多维度立体式化解风险。四是业务发展战略。从目前看,农信机构业务板块大致可分为零售、对公和金融市场业务。首先零售业务要巩固传统优势,多数农信机构零售客户是存款和利润最主要的来源,从而决定了零售业务是农信机构战略转型的重要支撑点,关系到未来可持续增长。其次要对公业务要精细化管理,坚决压缩退出“裸贷客户”,重点寻找具有供应链优势,能够带动辐射一批小微企业、农户的核心企业,匹配风险共担机制,形成以结算支付为基础,为客户提供跨市场的综合融资解决方案,引导客户资金流体内循环。第三是金融市场业务要培育成新兴增长点,充分发挥其资本占用少,风险分散、收益稳定的特征,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大胆突破、加强创新,增强盈利能力。(梁泳:山西省联社晋中办事处主任)
(来源:《山西日报》2016年12月27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