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要发展绿色金融,首先要明确自身的企业定位,要把情怀、道义的理念转换为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只有这样的绿色金融才是真正可持续的,而不是一种口号、一种姿态。
在这一前提条件下,商业银行服务绿色金融包括以下三方面:
首先,商业银行支持绿色金融,要从支持绿色环保设备供应方和需求方两方面同时发力。现在市场上,更强调对供应方的支持。实际上,应加大对应用方的支持,通过消费终端绿色环保行为的金融支持,促进全社会绿色环保意识提升,才能为供应方带来真正的商业利益。
具体做法包括,第一,可以设定一些“绿色”门槛,制定绿色黑名单,强化对绿色行业、绿色经营企业的支持,限制对不环保、不绿色企业的支持;第二,内部资源上,逐步向绿色金融倾斜;第三,在政策流程上,要能更好地为绿色企业、行业服务。
其次,通过深入了解不同绿色环保企业的商业模式,相应地创新银行的业务模式。简单降息、降低门槛、放宽风险管理等做法,并不是银行应有的商业模式。要根据不同绿色项目的特点来设计金融产品。商业银行应深入到实体经济当中,了解绿色产品、绿色行业的需求以及他们之间的运行模式。该领域并不像传统的生产企业购买原材料、生产产品、销售产品这么简单,其中除了买卖关系,还有持续服务的关系。如污水处理、智能制造等,除了要提供设备,更主要是供应商与用户之间的持续服务关系。
作为金融机构,应当研究这些新的规律、新的方式,精准地提供金融服务,而不是简单地做一笔贷款。同时,商业银行要进一步研究绿色企业之间的结算,以及结合上下游做分期投入和分期付款,为绿色企业提供更有效的流动性银行服务,进而降低整体融资成本。
最后,发展绿色金融,商业银行还应将“绿色”这一概念贯穿到整个经营管理中去,即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要绿色,银行内部的运行要绿色。运用金融科技为客户服务,同时也降低银行自身的运营和能耗成本。
举例来说,很多企业结算收款方式是承兑汇票,流动性不高,同时票据的整理、真假甄别都较为繁琐。浙商银行创新推出的“票据池”业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帮助企业进行整理、甄别票据真假、到期托收,在此基础上将帮助企业管理的票据建立一个票据池为企业一次性审批信用额度,企业后续使用、提款、还款都能在网上操作。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流动性管理能力,整体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应地企业可以将更多成本用于绿色事业;另一方面,减少了企业往来银行的审批成本和能耗,也减少银行大量审批工作和表格等的能耗。
所以,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绿色金融要从为绿色产品供给端和消费端客户提供包括绿色信贷在内的综合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绿色选择,以绿色服务方式降低客户成本和能耗;以内部绿色运营降低自身能耗,打造绿色银行。通过这三方面的改进,更好地为绿色产业服务。(刘晓春:浙商银行行长)
(来源:《经济日报》2016年12月08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