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在“中国农村互联网金融论坛”上发言,对“十三五”与农村发展相关的问题深入解析。
姚景源提出,“十三五”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五年,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所以“十三五”规划要做到三个确保:第一,确保全面小康各项预期目标顺利实现;第二,确保全面改革在重要领域、重大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第三,确保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实质性的进步。
姚景源认为,三个确保当中,难度最大的还是农村。“重大领域、重要环节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农村、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这样。中国的农业还极其薄弱,还处在‘千家万户小生产’的状态。”
“千家万户小生产”怎么能够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呢?姚景源认为不可能。他表示,现在中国的农民需要会种、会养、会搞科技、还要会卖产品。但目前中国农民还没有专业化,没有分工,不能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农村还有广大的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稳定现有的农业产量,使它实现可持续增长,是一个十分困难的课题。
姚景源举了一个例子,从农民墙上刷的标语口号和广告,看中国农村的发展。“八十年代,农民墙上的标语基本上是‘只生一个好’,它说明当时主要的矛盾是人口和资源。到九十年代,农民墙上的广告是化肥、农药,说明农业开始需要集约和科技。进入到2000年以后,农村的广告排第一位的是手机,第二位的是药。这反映出农民不再封闭保守。现在,在村子里都可以看见阿里和京东的广告。可以看出,农村的发展也进入到互联网阶段。”
从农村发展谈到农村金融,姚景源表示,农村解决金融问题,最根本的是让金融由卖方市场进入到买方市场,要打破垄断,要有数以万计、上百万的村镇银行、中小银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互联网显然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生产力有什么特点?就是当其蓬勃旺盛发展的时候,它最终将摧毁旧的生产关系。因此,姚景源认为,互联网金融特别是农村金融的发展,势必对很多方面带来冲击,农村互联网金融不是一个简单的金融问题,它最终是整个农业生产、经营的根本性改革。(本报记者 李晓)
(来源: 《农村金融时报》2015年06月08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