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脱贫显“魔”力
2017-12-06 创业
地处秦巴山区深处的陕西省岚皋县蒋家关村,林茂山青,风景怡人。今年55岁的村民闫金富望着槐树林下长得郁郁葱葱的魔芋开心地笑了:“人家说我种魔芋有瘾,我还就是有瘾!”
闫金富种魔芋已有10年。10年来,他从开始的几分地种到了如今的80亩,不仅脱了贫,土坯房变成楼房,还带动村里90%农户种魔芋实现增收。
在岚皋,魔芋已发展到9.2万亩,户均超过2亩,魔芋种植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52%,收入占全县农民收入的25.1%,户均增收5300元,成为收入“顶梁柱”。
魔芋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十大保健食品之一。作为健康有益的碱性食品,近年来非常受欢迎,市场前景广阔。岚皋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大林多,耕地少而贫瘠,农作物收成低。但是,这里适宜魔芋生长,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魔芋适生区。
魔芋产品畅销,给了当地人足够的底气。“销路是一天比一天好,现在就愁货不够。”岚皋县明富魔芋科技公司负责人周益斌说。
岚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点水源涵养地,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县。把绿色魔芋产业作为县域特色和优势,成了岚皋人的共识。
岚皋成立魔芋产业发展局,实行一套班子抓落实,一支队伍送技术,一个组织搞服务,一份订单促生产,一项考核保绩效的魔芋产业发展工作机制,每年协调和拿出3000余万元用于奖励和发展魔芋产业。
“魔芋软腐病、白绢病是世界性难题,能一夜之间茎腐苗软而致全军覆没。”中国魔芋协会副会长、陕西省安康市植保站站长崔鸣说。
一次偶然机会,农民发现在茎腐苗倒的大田魔芋旁边,几株林下魔芋却长得幽绿而挺拔。县里迅速组织技术力量进一步研究,对比试验发现林下魔芋发病率远低于大田,槐树林下发病率更低。林下魔芋被誉为“岚皋模式”在全国推广。
“林下魔芋好啊,秋收时挖大留小,省去了来年栽种环节,节本增效;即使全挖了,第二年仍能长出一地的魔芋苗,简直就是‘聚宝盆’。”闫金富说。
让产品变商品,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岚皋培育魔芋龙头企业3家,建成市级以上魔芋园区5家,组建魔芋专业合作社72家,建立“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
南宫山镇桂花村王德成,4年前开始种植魔芋,如今已发展魔芋500亩,年收入20万元,并成立合作社,吸纳32户贫困户、18户普通农户加入,带动周边群众户均种植10亩,年增收1.5万元。
岚皋还注重魔芋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由魔芋文化展示区、魔芋加工体验区、魔芋林下观光区、魔芋休闲娱乐区组成的魔芋主题公园,吸引游客游玩。
近10年来,岚皋通过发展魔芋产业,带动3.2万人脱贫,预计今年将带动7540人,魔芋产业收入占到贫困户收入的35.5%。
“立足魔芋资源,实现就地脱贫,让魔芋成为农民、企业的‘香饽饽’,让林下成为发展的‘聚宝盆’,让岚皋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的脱贫路。”县委书记周康成说。(本报记者 龚仕建)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0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