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整的水泥路面,错落的房舍小院,宽敞的农民休闲广场,成片的绿化植物……映入眼帘的既不是旅游景区,也不是度假山庄,而是图们市月晴镇水口村的今日景象。
位于群山之间的水口村,既没有资源优势,也没有区位优势。过去,村民都在外打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土地以低价承包给外来户耕种,甚至有将土地撂荒的现象。
穷则思变。面对农民土地收益低的现状,2011年,水口村成立以农民承包地入股的“便民粮食种植专业农场”,以高于市场的价格租赁农民土地,租金按照市场价格每3年调整一次,实行按股分红的收益分配方式。
就这样,水口村走上了“盘活土地资源、发展新型农业”的致富路。
为实现规模化经营,村里平整土地,打掉户与户之间的土地隔界,使耕地面积增加了5%。
为提高机械化水平,投入资金150余万元,购置9台中型拖拉机、3台播种机、2台大豆收割机、2台玉米联合收割机和1台水稻收割机,使春耕期缩短1周,秋收期缩短2周。
为推进集约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统一采购种子、化肥和农药,聘请6名种田能手负责田间工作,在育苗播种、田间管理、农作物收割、产品存储等方面实行标准化管理。
一步一个脚印,农场的发展成效喜人。
2012年,注册了“水香牌”有机大米品牌;
2013年,有机大米顺利通过国家农业部的认证;
2014年,与上海市一家粮油贸易公司合作加工有机大米;2015年,整合资金170余万元,新建了500平方米的粮食加工厂,产品统一包销到上海,实现产供销一条龙。与过去相比,每斤大米价格高出10多元,今年的大米销售收入有望超过450万元。
算算发展的总账,村民们脸上充满笑容。目前,农场总资产超过360万元,村集体年经营收入由2013年的5万元上升到2015年的20万元,村集体积累达到60余万元,村民的农业人均收入达1.1万元。
钱包鼓了,日子美了,青山环绕的小村悄然酝酿着新的机遇。水口村正在谋划农家乐旅游和特色畜禽养殖,走向多种经营道路。一排排规整的农家小院里,蕴藏着无限的生机。(本报记者 刘佳宁)
(来源:《吉林日报》2016年10月15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