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辽宁沈阳推进全民创业纪实

2017-12-06

  一年半前,张潇涵辞掉一线城市某汽车制造企业的管理岗位,回到家乡沈阳,创办了沈阳蓝平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借助互联网平台,让购车者和车企面对面交易……

  一年半前,张潇涵辞掉一线城市某汽车制造企业的管理岗位,回到家乡沈阳,创办了沈阳蓝平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借助互联网平台,让购车者和车企面对面交易。虽然企业只有30名员工,创立也才一年多,但由于是新商业模式,已获风险投资3000万元。
  这样的故事,在沈阳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张潇涵们的队伍,在沈阳也几乎每天都在壮大着。
  隆冬季节,记者采访发现,在沈阳这个共和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着静悄悄的变化:“自谋职业”不再羞羞答答,创业正成为优秀青年才俊实现梦想的最佳舞台,大众创业的热潮已潮涌沈阳大地。
  如火如荼的全民创业,正在汇聚起沈阳振兴的草根力量。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着力’要求,我们正在全面推进沈阳新一轮振兴。”辽宁省委副书记、沈阳市委书记曾维说,“创业创新对于沈阳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我们主动的战略选择,是推动沈阳在新一轮振兴中继续领跑的重要能量!”
  一座城市的战略选择
  从2003年底开启的振兴十年,是沈阳这座有着辉煌历史的城市发展史上的黄金十年:十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在全省的比重、在15个副省级城市的位次都大幅前移,沈阳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更加稳固。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这“三期叠加”,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东北地区遭遇到了振兴十年以来最大的挑战,主要经济指标排在后面。沈阳虽然仍然领跑辽宁乃至东北,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纵向比,经济增速掉了下来,财政增收压力加大;横向比,经济结构调整压力更大,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65%,与沿海发达地区90%以上相比差距较大。
  “既要看到振兴的巨大成就,更要清醒认识到,新常态下,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沈阳市委主要领导分析,“要切实按照省委要求,围绕‘四个着力’,把经济增长动力转向创新驱动、内生驱动。”
  “我们大企业能够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却不能铺天盖地。”沈阳市长潘利国说,“小微企业貌似‘草根’,却拥有巨大的能量。全民创业是破解结构性、体制机制性瓶颈,倒逼政府进行改革、消除不利于创业创新发展的各种制度约束和障碍的‘金钥匙’。”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沈阳适应新常态、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在新一轮振兴发展中拔得头筹、抢占先机的战略选择。
  政策洼地,创业高地
  沈阳这座重工业城市,给创业者以工人阶级最高的礼遇——劳模的待遇。
  市政府在辽宁人民会堂隆重举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典型报告会。沈阳格微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桂平、辽宁万豪平安客运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炳旭、沈阳智慧创业咖啡董事长刘娜、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大三学生马庆澍、辽宁历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丽丽、沈阳市锡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敬红、阿里巴巴淘宝大学易玛商学院院长孙晓曦、沈阳长青诚汽车维修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志官、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楠等9位创业创新实践经历丰富的“民间高手”,以激情精彩的演讲,讲述了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经验,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这不仅仅是给全民创业营造了氛围,也为我们这些创业者搭建了一个巨大的平台。”刘娜说。之后,各区县也纷纷举行各自的“双创”典型报告会,用典型感染和启发创业者。
  全民创业意识在形成,人人当小老板氛围日益浓厚。前不久,沈阳团市委面向全市29所高校做了一份调查问卷。调查显示,70%的在校大学生有创业意愿,50%的学生正在做信息搜集等创业准备。“在沈阳创业正成为热潮。”团市委负责人说。
  正值周末,苏家屯区北斗星彩色扩印部里顾客络绎不绝。“多亏市工商局帮助,贷款引进新设备。”负责人张长锁表示。年初,张长锁在工商局帮助下,获得银行信用贷款300多万元,购买了最先进的彩扩设备,连宝马铁西新工厂都慕名专门到他这里洗印照片。
  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沈阳市为创业者提供的创业资金扶持,不仅打破了户籍门槛,而且可以就近申请。
  沈阳给予创业者以真金白银的支持。面对前所未有的“大众创业”浪潮,沈阳市各级政府部门不遗余力,不断推出和更新更多更全面的项目和服务,以扶持这些被称为“创客”的创业者们。
  2015年6月,沈阳市入选国家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之一,3年内,沈阳市将获得中央财政给予的9亿元示范城市奖励支持。尽管财力紧张,沈阳还是配套18亿元,总计筹资27亿元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紧接着又出台了75条政策措施专项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创业。75条政策包括支持创业基地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等8个方面。
  “对于既造福百万市民,又事关沈阳未来长远发展的事情,市政府勒紧裤腰带,也要把事情办好!”沈阳市政府负责人说。
  目前,沈阳市各区都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符合要求的创业企业可入住创业孵化基地,将孵化基地作为办公场所。在孵化基地,创业者除了可以享受免费或减半收费的办公场所外,还能享受开业指导、经营咨询、法律援助等“一条龙”公益性服务。截至2015年末,全市共有创业创新基地近60个,基地总建筑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
  创业环境在优,小微企业注册更简便。在沈阳浑南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记者看到清一色的大平台。“一个格子就是一个小企业,一年交个几百元服务费,办公设施、工商税务各种服务,全部代办。”负责人介绍。“一址多照”让这一个基地诞生了200多家小微企业。
  “以前办营业执照得一个月。现在一天时间就到手。”沈阳米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倩感慨。2014年1月起,沈阳全面实施工商六项改革新政,不再提交验资报告、有场所合法使用证明即可登记等,企业注册量猛增。2015年新增公司2.6万户,同比增长13.5%。
  数字更有说服力。2015年末,全市小微企业总量12万多户,占企业总量的96%;小微企业吸纳城镇就业人员198万人,占全部城镇就业人员的73%;城镇新增就业中,九成的岗位来自小微企业。
  沈阳还营造出一个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把源头做好,把活水引来。2015年,停止收取建设工程的安措费、社保费等,减轻企业负担26.6亿元。
  创业大军在涌动
  在传统老工业基地城市沈阳,对习惯于在机关、国企“上班”的沈阳人来说,创业文化从未像现在这样生机勃勃。
  创业人才在涌,许多海归、北漂、上漂,在国外,在一线城市打拼的人带着经验、带着资金和技术回到沈阳创业,带动更多的本地青年成为创客。
  2014年年底,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生刘漪硕士毅然回归,选择了他心中理想的创业热土——浑南新区。这位在美国谷歌公司、微软公司闯荡过的青年,2015年2月在浑南建立了众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迅速将服务客户扩大到中兴商场、沈阳火车站、兴隆大家庭等知名企业和单位中。
  在青年湖畔,未来城的底铺,智慧咖啡屋的创始人刘娜侃侃而谈。几年前,她辞掉北京一家电视台的编导工作,回到沈阳创业,广告、物业都做过,最终选择了咖啡创客空间这种新模式。一年时间,智慧创业咖啡孵化项目50多个,搭建团队23支,举办各类创业讲座150余场;对接投资1300多万元;辅导创业者5000人次以上。
  沈阳人马克在国外留学工作10年,2011年回国后,和10多个志投意合的人众筹成立了梧桐谷创业咖啡。今年31岁的孙晓曦,2014年获得授权,运营淘宝大学项目,成立易玛商学院。一年培训网商3000余人,其中成熟网商2000人、城乡创业青年1000人,让没有开店的人开店赚钱,让已经开店的人赚更多钱。
  “家里希望我找个稳当工作,可大家都觉得,‘世界这么大,我想去闯闯’。”两年前,沈阳工程学院大学生张文刚靠学校扶助的5万元创业资金,当了一名“创客”。现在已是一家年营业额500万元的润滑油科技公司的负责人。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大三学生马庆澍,曾摆地摊、开实体店。2014年他2万元起家,在校园内开了一家12平方米的实体店。当小店出现销售困难时,沈阳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出台,马庆澍果断转型,将实体店升级为“维文众创空间”。现在,众创空间面积扩大到500平方米,来自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的14个创业团队入驻,一些项目已吸引投资人关注。
  产业瞄准新兴高端
  “沈阳在共和国的地位在于其装备制造业的大国重器,在于其国家使命,其意义不是袜子、衬衣所能比拟,也不是靠经济效益能简单衡量的。”有人如是评价沈阳。
  在创业中,沈阳不排斥餐饮、物业等传统行业,但更积极引导创业者围绕现有产业基础,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的创业项目。
  沈阳梵天是一家高端工业设计公司,曾经两次获得被誉为世界工业设计奥斯卡的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大奖,为我国企业所仅有。“沈阳是装备制造业基地,工业设计领域可以让大机器具有艺术气质,在这里我有用武之地。”公司负责人李春伟说。如今,梵天又牵手沈阳远大集团和新松机器人两个行业领军企业,共同研制世界上首个能在玻璃幕墙上自由爬行的幕墙清洗机器人。
  程鸿远1998年下岗,之后下海经商,两次创业失败。作为航模发烧友的他,第三次创业选择了无人机这个少有人涉足的高门槛领域。经过两年多自主研发,一款可替代四五十壮劳力、节省一半农药化肥无人机进入市场,仅今年一季度就卖出20台。
  一大批崭新的“互联网+”项目,正在提升传统产业优势。示剑网络公司总经理马大伟靠5万元起家,打造一款软件,为小微企业盘活利用客户的大数据,深受小企业欢迎,产品一问世,就获千万元风投。这样紧密依靠互联网、仅仅依托传统行业的“草根”企业,记者在沈阳采访了十多家。
  随着中央振兴东北实施意见的颁布,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宏伟蓝图业已铺开。东北振兴看辽宁,辽宁振兴看沈阳。大众创业热潮、小企业铺天盖地,必将为沈阳这个“共和国长子”继续在新一轮振兴发展中当先锋、打头阵,汇聚起崭新的强大的民间力量。(何勇 程谟刚)

        图片说明:2015年,沈阳机器人产业收入达55亿元,同比增长30%。图为沈阳新松机器人车间,技术人员在检测即将出厂的机器人。(本报记者 何勇摄)
 
  (来源:《人民日报》2016年02月01日13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