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发城镇独臂汉子王艳忠创业记
“那天晚上,我焊完三轮车去拉电闸,一下被绊倒了,左手被电击伤,胳膊中下段就这么没了。”这是49岁的王艳忠忘不了的记忆。结婚那年,为了还上盖新房的5000元“饥荒”,他起早贪黑蹬三轮车,5个多月的时间才把外债还完。
“我从来没把自己当残疾人看,敢于和命运抗争。”断臂后,土生土长在辉南县辉发城镇光辉村东岗屯的王艳忠没有沮丧,借钱上山开了20亩参地,但由于不懂市场行情全赔了。不服气的他又在朝阳镇蹬了两年三轮车后,回到东岗屯开起了小卖店,谁知1995年的一场洪水把小卖店冲了个精光。
“跌倒就得爬起来。”倔强的王艳忠又在辉南县双凤乡新立村包了20亩地,热心的邻居把种植葡萄的技术无偿地传授给他。1997年,王艳忠在东岗屯种起了“京亚”葡萄。几年后,葡萄园开始见效益,年收入近万元。
2004年春天,王艳忠在去梅河口串门时,看到亲属打草绳每月能收入1000余元,给了他很大启发。回到家,他就托人买了5台草绳机开始打草绳,半年下来效益确实不错。2005年,他又新进了41台草绳机扩大生产,草绳销往白山、北京、武汉等地,产品供不应求。同年,他成立了辉南县草编协会,并创建了当地最大的草绳加工基地,自2006年以来,每年草绳项目的产值都在40万元以上,带动40户农户致富。
机会总是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草绳事业稳定了,王艳忠把目光又投向了食用菌栽培。2006年冬天,他针对木耳和灵芝项目外出考察、实地学习,第二年就发展了5万袋木耳,第三年又发展了350平方米大棚灵芝。2010年,他建立了辉发城镇食用菌协会,带动20户群众开展家庭食用菌种植。2011年,又在省工信厅的支持下,投资10万元,建设食用菌大棚6栋,发展木耳10万袋、滑子蘑16万袋,年产值达50万元。
只有初中文化的王艳忠靠着爱琢磨的劲头,研发出了“食用菌生产流水线”并申请了专利。这种装置集拌料、输送、装袋等功能为一体,实行自动化操作,人力4小时的活,机器半小时就能干完,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每2吨菌料能节省150元钱。“机器大量投产后,我会以低利润卖给加工户,帮他们节约成本。”王艳忠拍着身边的“铁疙瘩”乐呵呵地说。(本报记者 裴虹荐)
(来源:《吉林日报》2015年09月28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