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出货量计算,自2013年第二季度开始,联想就超越惠普成为全球最大个人电脑制造商,并以高质量赢得了国外用户的喜爱。目前联想的海外收入占比已超过总收入的50%,在美国市场份额排名第四。总部位于纽约的品牌调查公司华通明略在美国调研后发现,美国民众认为联想是一个坚定自信、具有创新精神的品牌。
品质赢得信赖 品牌知名度高
正在美国出差的土耳其工程师杰姆忙里偷闲,来到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一家百思买商铺。他和朋友在一台联想Yoga笔记本前驻足,一旁的美国店员娴熟地将电脑键盘向后翻转360度,一台笔记本电脑瞬间“变身”平板电脑。
“联想在土耳其可是响当当的名字,品质好,知名度高。”杰姆告诉本报记者。
“在美国也是如此。”店员补充道,“使用视窗操作系统的笔记本电脑里,联想卖得最好。”
当被问及联想笔记本电脑的优势,这名店员一口气说了好几个:“外型轻薄、性能稳定、电池续航能力强、性价比高。总而言之,联想非常可靠。”
泰国姑娘林敏儿在中国留过学。留学期间,她在北京的电脑城第一次看到联想的广告。“朋友当时告诉我,联想收购了IBM的电脑业务。虽然我还不知道它的质量如何,但我觉得它的商标和英文名称都很酷。” 一年前,林敏儿购买了自己的第一台联想笔记本。她告诉记者,泰国人尤其是很多年轻人都知道这个品牌。
在俄罗斯,电子产品市场向来是欧洲和日韩的天下。联想经过8年的耕耘,硬是在这片拼实力的残酷战场上站稳了脚跟,并且稳扎稳打,一步步成为品质高、服务好的代名词。
借船扬帆出海 把握市场机遇
从最初11个人在租来的一间传达室创业、启动资金仅20万元的小企业,发展到员工总数4.2万人、年营业额340亿美元(2013年)的世界级企业,联想用了30年。从充当IBM电脑的代理商,到最后成为其电脑业务的收购者,联想用了20年。
10年前,联想对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被认为是联想国际化战略的开端。美国科技市场咨询公司端点技术总裁罗杰·凯从20年前就与IBM打交道。“当年,IBM发现其个人电脑业务的大部分价值都流入微软和英特尔之手,在这一领域不具备竞争优势,最终选择放手。联想有中国制造和供应链作为支撑,在成本上与其他选择外包的美国企业相比有优势。”他回忆道。
华通明略每年在全球会做一个中国品牌形象的调研。调研发现,外国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考虑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产品的质量(95%)、价格(91%)和售后服务(77%),对品牌来源地并不是十分关注。在华通明略中国首席品牌官王幸看来,联想收购国际品牌带来的效益是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形象的提升,以及快速获得国际市场的品牌份额。同时,通过收购获得大量专利、技术、人才以及各种在海外市场进行运作的条件。
更为难得的是,联想做了其他美国竞争对手没有做到的一件事:将科技制造业工作岗位带回美国。2013年,联想在北卡罗来纳州建立了在美国的第一条生产线。联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之所以选择在没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地方设厂,最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于本地需求,将更多创新以更为有效的方式投入市场,以更为主动的姿态把握新的市场机遇。
文化平衡有道 创新融入血液
联想接手IBM个人电脑业务后,保留了原有的核心团队,并依托ThinkPad累积的品牌资产和市场进入美国市场,道路越走越宽。
企业并购不易,融合更难。联想总裁柳传志表示,跨国并购最大的风险是文化磨合。随着联想在世界版图上留下更多足迹,公司多元和复杂程度也在加深。目前,联想在全球拥有超过6万名员工,分布在60多个国家。如何融合员工、融合文化,如何在收购了盈利能力并不乐观的品牌后,在财务上能有所突破等问题接踵而至。
联想美国总部有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在早期磨合阶段,联想制定了“东方与西方相遇”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向员工解释企业内部不同文化的差异,同时用统一的价值观将员工们聚合到一起。
从联想当前全球管理层架构便能一窥其文化上的平衡性与多样性:12名全球高管来自7个不同国家,顶层的100名执行主管分别来自20个国家。
俄罗斯小伙巴本科2008年加入联想,是联想进入俄罗斯后的第一批本土员工,如今已是负责中小企业业务的部门主管。他告诉本报记者:“与我此前工作过的几家公司相比,联想定位清晰,市场宣传得力,让我坚定了在这里工作的决心。”联想也没有让他失望,他经过努力,一步步成为骨干员工,经常在世界各地出差和职业培训,增强了他的业务能力和国际视野。几年来,巴本科也见证了联想在俄罗斯本土落地生根的过程。他向记者表示,目前俄罗斯员工已占联想当地公司员工的80%以上。
“创新存在于联想的基因中。”联想美国总部有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时代在改变,个人电脑行业正走向衰落,许多科技企业正在朝智能化方向发展。联想适时提出“PC+战略”:一方面进一步提升在传统个人电脑领域的地位,另一方面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终端领域主动布局、积极拓展。
王幸表示,后PC时代智能化道路的发展,各个科技品牌都在探索。联想已经明确制定了战略并不断有创新智能产品问世,这非常重要,将为未来取得市场优势地位创造先机。(本报驻美国记者 陈丽丹 本报驻泰国记者 俞懿春 本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 谢亚宏)(本报华盛顿、曼谷、阿拉木图8月4日电)
(来源:《人民日报》2015年08月05日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