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中国证监会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开展“一月一链”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全国行活动的通知》,要求加快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促进良好生态,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发挥“股、贷、保、担”综合融资手段作用,促进广大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为中小企业构建良好融资生态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打通融资堵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其中,融资生态是重要环节之一。中小企业融资生态的主体涉及政府、中小企业、金融体系、产业园区以及第三方咨询机构等,良好的融资生态应该通过机制安排,使得各方优势互补、统筹协作,共享信用信息、畅通融资对接渠道、提升融资便利度、拓宽全生命周期服务内涵。
整合资源,共享信息。金融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商业信用行为,因此,不论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信用信息都是核心。以银行信贷为例,当银行较难获得企业的信用信息、难以评定信用等级时,最常见的办法是要求企业提供担保,如抵押担保、质押担保等。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它们通常缺乏足额的抵押物、质押物,这时就要充分挖掘其信用信息,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此,可进一步整合资源。一方面,在政府部门、金融管理部门的引导下,搭建线上、线下对接平台,促进银企面对面交流、点对点互选;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类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作用,组织好中小企业登记融资需求,并将需求与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共享。
善抓重点,强链补链。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不少企业在产业链细分领域精耕细作,打造了独门绝技,发挥着关键节点、配套专家作用。构建中小企业良好融资生态,可以从强链补链的思路入手,以核心企业为纽带,深入分析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应收账款往来、物流资金流关系,进一步挖掘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与信用信息。与此同时,围绕重点产业链,筛选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吸引多类投资机构、政府引导基金参与对接。
多方协同,分担风险。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不仅是金融服务商业可持续的关键问题,也是构建中小企业良好融资生态的重点议题。一方面,设立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以及各省份的融资担保机构作用;另一方面,引导保险机构立足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围绕企业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环节的风险控制需求,为其提供多样化的保险方案。
输血的最终目的是提升造血功能,帮助中小企业“强起来”,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财务分析的角度看,提升企业的造血功能,就是提升企业货币资金的生成质量,而货币资金的流入又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接下来要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培育支持力度,特别是要擦亮“专精特新”这块金字招牌,为更多中小企业参与产业链提供机会与平台。(郭子源)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