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电商平台未来发展如何,取决于银行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之间的协调统筹能力,需要突破传统银行的桎梏,更多地融入互联网思维。
“6·18”网络购物节到来之际,银行突然宣布月底关闭其电商平台个人商城的相关业务,这是为何?自2012年以来,多家银行陆续推出自己的电商平台,并作为重要互联网转型抓手,至今已走过十年岁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银行的人才储备和业务能力并不突出,未来银行系电商之路该怎么走?
平台发展后劲不足
近日,工商银行发布《融e购个人商城重要公告》称,因业务调整,该行将于6月30日24∶00停止融e购个人商城相关服务。如用户需要进行积分兑换、购买贵金属和公益捐赠,可以登录工商银行手机银行办理。
2014年1月,工商银行电商平台“融e购”正式上线,曾被工行称为三大互联网金融平台之一,计划与“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和“融e行”直销银行平台产生协同作用。2015年,融e购平台注册客户超过3000万户,全年累计实现交易额超过8000亿元;2016年,融e购累计实现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创造了电商平台上线三年破万亿的辉煌战绩;随后进入发展瓶颈期,2017年和2018年的交易额分别为1.03万亿元、1.11万亿元,增速明显放缓。2019年后,融e购交易总金额再也没有披露过。
融e购凭借强劲的交易量,曾进入国内十大电商行列。从当时工行方面给出的信息来看,理财产品、汽车、信息消费、3C数码是“融e购”平台中消费量最大的几个领域。分期付款和积分兑换的消费方式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此后融e购不断升级,比如2020年,推出刷脸注册、APP聚合支付等购物交互体验功能,e采购、e资产、e跨境等特色板块交易金额达2976亿元;2021年,工行持续推动融e购电商助农,融e购乡村振兴交易额达27.6亿元。
对于此次工行决定关闭个人商城,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银行暂停个人商城服务背后的原因多样,一是银行过去在个人商城的业务经营中未达到预期效果,并没有对银行自身业绩增长带来较多助力,二是银行期望通过业务的整合与优化来更加聚焦主业。”
除了业绩以外,银行自身的人才储备与竞争激烈的电商市场也不太匹配,导致竞争力不足也是原因之一。光大银行宏观金融研究员周茂华对记者表示:“电商市场竞争激烈,银行跨界做电商在消费场景、客户体验上竞争力相对不足,相应人才储备不足,市场竞争方面偏向保守;电商为银行带来数据、一定数量的中间业务收入,同时也面临假冒产品、消费者投诉纠纷、市场品牌声誉等风险。”
除了关停个人商城服务之外,工商银行还将停止融e购企业商城公开销售、商圈销售、跨境贸易等相关服务,票据经纪、工行集采、司法拍卖等服务功能入口迁移至工商银行门户网站首页。
银行电商何去何从
2012年以来,多家银行投入电商平台建设,工商银行“融e购”、农业银行“E商管家”、中国银行“中银易商”、建设银行“善融商务”、交通银行“交博汇”、光大银行“购精彩商城”等银行系电商平台纷纷上线。
“纵观银行电商的发展历程,某些银行系电商平台存在诸多不足,例如没有针对商品、店铺构建评价体系,技术支持和创新方面远不如传统电商平台,体验不佳导致平台难以留住用户。作为传统金融机构,银行扎根于线下网点,在宣传造势方面发力不够,使得电商平台在群众中品牌知悉度不高,一些银行客户甚至不知道本行有相关购物平台。”苏筱芮表示。
在经过十年尝试后,银行电商平台开始转型之路。比如,建设银行宣布自4月25日起,将善融商务经营主体由建设银行变更为建信金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由建信金服负责善融商务经营。
也有银行借助电商平台打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农业银行通过兴农商城平台,帮助脱贫地区拓宽销售渠道。去年,农业银行旗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农银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发布针对兴农商城的招聘启事,招聘岗位涉及业务管理、数据分析、运营管理、视觉设计、产品设计等工作。
虽然银行的电商之路亟待转型,但多位专家认为银行并不是没有机会。苏筱芮表示:“银行系电商平台未来发展如何取决于银行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之间的协调统筹能力,需要突破传统银行的桎梏,更多地融入互联网思维。此外,银行电商的机会仍在,未来可以结合助农、乡村振兴等各类特色主题内容,为促进消费、扶持小微发挥更大的力量。”
“国内处于消费升级阶段,市场潜力巨大,从全球看,后疫情时代推动电商销售以强劲速度增长,未来电商发展空间可期。银行系可以依托自身客户、信息等优势挖掘电商平台方面潜力,可以通过与互联网电商平台优势互补,加快电商发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周茂华表示,受疫情影响,国内电商线上零售保持强劲增长,而银行拥有庞大客户、便捷支付结算和品牌优势,通过发展电商业务,可以拓展业务增长点、增强客户粘性及获客等。(记者 曹韵仪)
(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