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区的200家新三板企业与海新会、工行、建行、招行、北京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署了总额为20亿元的“本外币”集合授信协议,通过“组团”授信贷款、本外币结合的形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同时,北京银行、中国银行分别与两家新三板企业签署投贷联动投资贷款协议,这也标志着银监会投贷联动试点率先在海淀落地。
“和外地的同行交流后发现,像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缺乏抵押物、毫无银行贷款记录,在外地几乎不可能拿到信用贷款。可我们却拿到了两家银行分别1000万元的信用贷款授信。”作为受益企业代表,北京远方动力副总经理房秋菊说。海淀区金融办负责人透露,过去,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往往尚处于研发或投产的初级阶段,缺乏固定资产甚至流水,不具备与银行的议价能力。集合授信贷款则可使各企业“抱团取暖”,融资成本也远远低于单个企业从银行贷款的成本。银行方面,集合授信贷款的方式能够变“零售贷款”为“批发贷款”,解决了银行单户信贷成本偏高、难以寻觅优质中小科技企业的问题,通过发挥规模优势提高了贷款审批效率。同时,由于集合贷款有海淀区金融办、经信办及协会的信用担保和筛选,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为高风险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时的顾虑。
本次集合授信的另一大特点是“本外币”共同授信。相比于中小企业动辄8%、9%的人民币融资成本,中关村核心区此前率先试点的外债融资模式,能够利用外币融资成本较低的特点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降至3%左右。
此外,作为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题的又一举措,全国首只新三板产业创新发展基金昨日宣布在海淀成立。基金将定位于支持新三板企业并购重组、定向增发,实施投贷联动,并将在证监部门和股转公司指导下开展做市等创新业务。(本报记者 孙奇茹)
(来源:《北京日报》2016年09月17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