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跳广场舞、白天“跑银行”是北京市民戴大妈的日常写照。用她的话讲“银行之间存款、理财收益有差距,多跑跑挣个菜钱也是好事儿”。像戴大妈一样的投资者不在少数,这正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给老百姓带来最具体的感受。
加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下“十二五”即将收官、“十三五”已在谋篇,如何看待过去五年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的进展与尚存提升的空间,市场化是否将放松对利率的调控,是业界热议的焦点。
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基本实现
日前央行宣布,不再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标志着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基本实现,是利率改革里程碑式的节点。
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前提之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一直以渐进方式推进,从放开货币市场利率管制开始,2013年实现了贷款利率完全放开。
在这次改革前,央行仅对活期存款和一年以内(含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保留基准利率1.5倍的上限管理,距离放开利率管制只有一步之遥。此次央行宣布对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意味着存款利率管制也基本放开。
利率市场化包括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债券利率市场化、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市场化等几个方面。对百姓影响最大的应算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变化。
“储户不再一存就是 3年、5年的,靠时间长获得较高利息。”戴大妈笑说,原来计算出来的“存上 1年后取出再存 2年比直接存 3年的利息高”可能没有多大意义了,且国有大行、股份银行、城商行在存款利息上也有差异,为吸引本地储户存款,城商行在短期储蓄利息上比大行更高些。
除了老百姓存款、理财选择空间更大外,与2011年相比,截至2015年10月份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下降趋势明显。记者查阅建设银行网站显示,一年期贷款年利率从2011年2月份的6.06%降至2015年10月份的4.35%,五年以上中长期贷款年利率从6.6%降至4.9%,这意味着企业贷款成本指导价格理论上降低。
北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与几年前相比,房地产企业信托类贷款利率从15%左右降到目前的10%以内,地方平台类企业贷款利率从12%降到10%左右,整体上是下降的。但对于小微企业而言,个体间质量不同融资成本也各异,不能以点带面因为个案而否定利率改革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贡献。
利率市场化并非一放了之
尽管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但有观点认为“利率市场化收官”的说法言之尚早,有关部门在放开利率管制初期对商业银行存款定价要进行窗口指导,避免发生银行间利率价格战。
央行副行长易纲日前表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只是取消了对存款利率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性的倍数要求,并不意味着央行对利率的管理有所减弱,相反央行会加强对市场利率的调控,还要坚决打击非法集资。“央行非常关注中国实际利率的走势。”
“利率市场化并非一放了之,当前我国利率仍需要调控。要根据逆周期调控的需要和宏观调控的整体取向,对利率进行调控。”他说。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认为,利率市场化已经迈出历史性一步,但还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比如银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银行定价行为的监管,财政部门要逐步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等,共同完成利率市场化的系统性工程。
针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的影响,有业内人士坦言,在银行业不良双升背景下,本次放开利率管制之后预计明年将是银行盈利压力较大的一年。一方面,由于利差收入减少,银行要拓宽非利息收入,向金融市场、资产管理和投资银行等业务拓展,面临转型压力。另一方面,在高息揽储和转型方面,银行业受到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的挑战,体现在在百姓理财、小贷服务、第三方支付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