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中国经验示范全球
2017-12-06 普惠
9月6日,国内外多家机构在上海共同举办“绿色金融国际研讨会”。这是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之后,绿色金融发展话题再次进入国际社会讨论范围。对此,专家指出,在中国积极推动及各国共同努力下,本次G20杭州峰会在推进绿色金融全球发展方面达成了多项成果,各国发展绿色金融的共识正在增强。未来,如果各国能加强绿色金融领域资源、技术的共享,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将迈上一个新高度。
首入峰会议题成果丰硕
对于绿色金融而言,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刚刚闭幕的G20杭州峰会为其创造了多项全球“第一”。今年,G20第一次讨论了绿色金融议题,通过了第一份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
关于绿色金融这一概念,各国在认识上一直存在差异,本次G20杭州峰会求同存异,明确了绿色金融的定义。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认为,绿色金融是指能产生环境效益从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活动。本次峰会明确了绿色金融的目的、范围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7项可选措施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推动绿色金融加快发展的另一项重要成果在9月3日落地,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约40%的中美两国率先交存了《巴黎协定》批准文书。此外,峰会期间,联合国环境署和蚂蚁金服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宣布共同发起成立全球首个金融科技企业的绿色金融联盟。
“众多成果的达成对推动全球绿色金融发展非常重要,这将有助于各国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形成共识。改变以前各自为战的局面,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更多方案、措施及标准将能够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展开,指导全球金融机构服务向绿色金融方向发展,推动绿色金融全球发展迈向新高度。”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率先建立绿色金融体系
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中国的积极主动值得称赞。中国“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以及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战略。近日,中国央行等七部委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绿色信贷、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及发展绿色保险等多项措施。
除了讨论概念、原则及指导意见,在实际行动上中国也走在前面。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3个建立了“绿色信贷指标体系”的国家之一,绿色信贷已经占国内全部贷款余额的10%;今年前7个月,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已经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同期发行绿色债券的40%左右,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
英国气候债券倡议组织首席执行官肖恩·基德尼指出,中国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每年发行3000亿元人民币的绿色债券,这将为绿色项目的投资者提供重要机会。
“本次峰会通过关于绿色金融的内容有不少都是根据各国经验总结的。其中,中国的成功经验与发展建议占了相当一部分。尤其是在发挥金融监管部门积极作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资源投入度及推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经验对不少国家都有很好的示范作用。通过分享中国的经验,各国可以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赵锡军说,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建立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
献策破解国际合作难题
绿色金融在全球发展中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其前行道路上仍有不少“坎”需要迈过。G20杭州峰会公报指出,绿色金融的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包括环境外部性内部化所面临的困难、期限错配、缺乏对绿色的清晰定义、信息不对称和分析能力缺失等。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环境领域资金和技术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矛盾突出,各国政府财政上捉襟见肘是对绿色金融发展最大的挑战。同时,发达国家不愿意免费或低成本转让绿色技术,而发展中国家又缺乏能力和技术来发展绿色金融,这也是一大挑战。
面对挑战,G20杭州峰会公报特别强调“我们可以与私人部门一起提出许多应对这类挑战的措施”,并提出了7项自愿可选措施,以增强金融体系动员私人资本开展绿色投资的能力。
应该看到,私人资本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全球在绿色产业每年都有数万亿美元资金需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十三五”期间,中国绿色资金需求每年将达2万亿元到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约有85%左右需要社会资本投入。
“配合本次公报提出的多项措施,要提高私人资本参与绿色金融的积极性与能力,各国还应着力降低绿色金融制度成本,为发展绿色金融提供更多税收、补贴等方面优惠,形成良性导向的制度安排,同时推动技术创新、服务机构设置及专业人才培养。”赵锡军说,要特别重视建设有效的共享机制,各国、各机构积极分享资源、技术,形成合力共推绿色金融全球发展。(本报记者 邱海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09月07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