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抗日金融战”(图) – 金融 – 东北亚金
2017-12-06 普惠
1938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侵华日军在中国大地上更是展开了疯狂地掠夺,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更为残酷的封锁和扫荡。以战养战的侵华日军,企图最大程度上的搜刮中国的物产、财富,满足自己战争的需要。
八年全面抗战的历史中,如何抵制贬值的国民党政府法币冲击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如何防范日军制造的假币干扰根据地发展?一场不见硝烟的货币战争,始终贯穿于抗战历程。
抗战的金融战场上,共产党人究竟怎样赢得了胜利,抗战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财经密码?献礼抗战胜利70周年,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巨制货币纪录片,揭秘没有硝烟的金融战场。
1937年:中国金融市场混乱不堪 理发店都可发行货币
(1938年,毛主席提出抗战金融战略,保护边区人民财产,稳定敌后根据地。)
八年全民族抗战,除了战场上的拼杀,发生在货币上的战斗,也一样激烈。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中国土地上,侵华日军、伪满政权、国民党政府为了争抢战争物资,获取战争经费,都在各自控制的区域内发行自己的货币。
当时,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主要流通中央、中国、交通、农业四家银行的“法币”。
“法币”,是指中国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国家信用法定货币。但在当时抗日根据地流通的不仅有法币,还有几省的地方流通券,以及各县自制的土票。最让人头疼的,还有侵华日军投放到民间的大量伪钞。
1937年冬天,由于晋察冀革命根据地还没有建立边区民主政权,根据地人们因此也没有自己的货币,只能被动的使用法币和其他货币。金融市场极为混乱。
91岁的原晋察冀边区银行负责人尚明这样描述:举个例子吧,一个理发馆都发行票子,理发馆,他都出票子,乱的程度可想而知。
1938年:抗日货币战打响 小山村里暗藏印钞厂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政府在控制区内发行自己的货币。)
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提出:抗日武装要“有计划的与敌人发行伪币及破坏法币的政策作斗争,允许被隔断区设立地方银行,发行地方纸币。”抗日根据地在经济战线上的战斗,由此打响。
为了保护好边区人民财产,稳定敌后抗战根据地,晋察冀军区决定,迅速建立晋察冀边区银行和印钞厂。当时驻守在冀中的人民自卫军军需处处长关学文,一手筹备建立了晋察冀边区银行。
(1938年3月,晋察冀边区银行在山西五台县的石嘴村正式成立。)
除了银行,在河北省阜平县法华村,记者还找到了70多年前晋察冀边区银行印刷钞票的工厂。
1938年初,晋察冀边区银行印刷部工人,携带印刷设备和材料,在武装人员护送下,从另一个县城转移到这里,开始印刷出晋察冀边区银行第一张货币——“小黑马耕地”一元券。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前有侵华日军封锁和扫荡,后有国民党军反共军事摩擦。抗日根据地每建立一家银行,都异常艰难。
一台圆盘式印钞机,今天陈列在江苏盐城新四军军部旧址。
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创办了边区银行之后,1941年4月,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在盐城,也创办出了自己的银行——江淮银行。
(一台印钞机的斑斑锈迹,记录了银行当时创办的艰辛。)
原江苏省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文史研究部主任陈宗彪,这样描述:“这种印钞机我们都是通过秘密的地下交通线前往上海,前往南京,有的甚至前往国民党的统治区,或者是漏的统治区,把它秘密的拆零拆下来,进行秘密的再运回到我们的根据地来进行组装使用。一旦遇到了敌人扫荡,那么我们再把它拆零,就地埋伏,就地沉入水中,一旦待到日军走后我们再把它捞起来,从水里捞起来,从泥土当中再把它拿上来,进行重新的组装使用。”
得知抗日根据地成立了江淮银行,1941年夏天,日伪军就对盐城一带发动了大规模“扫荡”。目的就是要把抗日根据地的金融扼杀在摇篮里。这一年9月,新四军撤消江淮银行总行,将江淮银行的金融骨干化整为零,分别组成盐阜银行、淮北银行、浙东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虽然江淮银行的生命短短不到半年,但化整为零之后的江淮银行,则以更大的力量,出现在了抗战的经济战场上。
(江淮银行化整为零,分别组成盐阜、淮北、浙东等多家金融机构。)
1938年:没有硝烟的金融战场 他们用生命开银行
1938年4月,原青岛中鲁银行总经理张玉田逃回掖县老家躲避战火。刚回家,他就碰到了几个扛枪的军人,对方邀请张玉田去县政府一趟,商量公务。一番商谈,张玉田才知道,这是掖县抗日民主政府想让他出面,创办抗日民主政府自己的银行。
接下这个任务之后,张玉田随即召来了几位银行职员,开始筹备银行的创立。但当时天津和青岛都被日军占领,印制钞票的纸张和铜版都很难买到,建立一家银行的基本条件一个都不具备。
原掖县档案局副局长方秋漪介绍说:“当时纸要从天津买, 制版也到青岛制版, 版制出来以后往掖县运非常困难, 鬼子封锁相当严格, 当时都冒着生命危险。” 张玉田凭着自己的人际关系,潜回被日伪占领的青岛,买到了印制钞票的铜版和印钞纸。一路上,为了躲过日军的搜查,张玉田把这些物资装进一个铁箱里,再把铁箱拴在船底。几经周折,才顺利地将这些物资运回了掖县。
紧张忙碌了4个月后,1938年8月,山东抗日根据地自己的银行终于成立,她的名字叫北海银行。根据地百姓也第一次用上了自己的货币北海币。
从1939到1943年,是抗战最艰难的岁月。但就是在这样的艰苦岁月里,各抗日根据地先后诞生出了淮海地方银行、盐阜银行、大江银行、豫鄂边区建设银行、江南银行等。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银行结合斗争实际,实行分散发行地方性货币、分区管理、互不流通的金融方针,发行的地方性货币达到500多种,有力抵抗了侵华日军和国民党政府在经济战线上对于抗日根据地政府的进攻。
(抗战时期,各根据地分散发行货币、分区管理、互不流通。)
1938年:国民党疯狂“撒钱”致通货膨胀 粮价一天翻十倍
在抗战的历史上,看得见的战场是枪林弹雨,炮火纷飞。但在看不见的货币战场上,抗日武装和侵华日军以及国民党政府之间更是短兵相接,寸土不让。
1938年,眼见着抗日根据地陆续开始建立了自己的银行,发行了自己的货币。根据地周边的国民党政府和侵华日军,开始抓紧利用手中的法币搜刮抗日根据地物资,提前打响金融战。
从1938年开始,国民党政府在财源匮乏境地下,无视货币快速贬值,开始大量向市场投放法币。而且,重点投放的区域就锁定在抗日根据地外围。短短几个月时间,敌后抗日根据地通货膨胀现象日益严重。抗日根据地的物价大幅上升,百姓生活面临困难。
原阜平县党史办主任张士双就这样描述说。 “那时候一天一个样。我们家里是做生意的,烧饼、卖馒头就搞这些东西。一天一个价儿,今天一个烧饼二分钱,明天就是两毛钱。”
1938年:日军伪造货币40亿 蓄意扰乱中国经济
而侵华日军在货币战争上的手段更为狠毒。
2009年5月19日,日本《东京新闻》刊发了这样的一条消息:川崎市明治大学校区里,两栋破旧木头房即将被拆除。这两栋房屋很有来头,是原日本陆军登户研究所的仓库。在70多年前,日军就是在这几栋房屋里,设立秘密工厂,专门伪造和生产中国货币。
当时它的主持人是日本的一个少佐叫山本宪藏,毕业于日本陆军会计学校。伪满洲国成立以后,他来到伪满,从事中国的许多情况的调查工作。这个人从小有一个不可思议的抱负,就是伪造钞票。
《东京新闻》报道的登户研究所,真实名字叫日本陆军第九科学研究所,是日本军队的最高秘密机构。原本这个研究所主要研制生化武器,1938年,山本宪藏来到这里后,向上级递交了《法币谋略工作计划》,明确提出:“本工作要隐蔽地持续进行,主要目的在于扰乱中国经济,用伪造法币进行通常的交易,采购军需品或民用品。” 东条英机,这个在1948年被绞死的甲级战犯,不仅在军事上发动了侵华战争,他在1938年12月亲自下令,启动了登户研究所伪造中国货币的计划。在经济战场上,对中国也发起了进攻。
现在梳理抗战的历史,日军发动这场货币战争的时间,与他们在中国战场上遭遇的挫折不谋而合。
日军发动侵华战争之前,曾狂妄计划,在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但速战速决的战略被迎头痛击之后,一场淞沪会战就从1937年8月打到11月,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彻底破灭。
从1938年开始,侵华日军调整战争策略,除军事上持续加压之外,伪造中国货币,夺取物资,搅乱市场,拖垮抗日根据地经济,也被日军列入最高战略。
(1938年,国民党政府向根据地外围大量投放法币,造成物价大幅上升。)
整个抗战期间,日本登户研究所的印钞机一直没有停止。
从1939年到1945年7年间,这里伪造生产的中国货币,超过40多亿元。此外,日军还利用伪政权银行,在中国东北、内蒙、华北、华中等地大量印制假钞。这些假钞连同日军的残酷封锁一起,扼杀着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斗争。
1940年:决战货币之争 抗日根据地出奇制胜
虽然没有听到任何的枪炮声,但此时抗日根据地的经济战场上,已经到了要决战的时刻。与法币脱钩,发行自己的货币,成了抗日根据地实现金融自主的唯一选择。
1940年2月,晋察冀边区政府对外宣布,在根据地内“发行边币﹑禁止法币在边区内流通”。抗日根据地人们自己发行的货币,成为根据地里唯一的本位币。
虽然抗日根据地政府拿出了应对的办法,禁止了法币在抗日根据地里的流通,但货币战场上的较量并没有由此结束。侵华日军和国民党政府随即抛出的,就是用假钞制造混乱,冲击根据地金融市场。
1942年2月,华中抗日根据地政府首先推出了一款土纸印制的钞票。根据地银行在这种民间制造的纸张上,加上带颜色的纤维,印上了自己独特的水印。一时间,这样的货币,让日军的专业伪造机构,根本无法模仿。
而更加出奇制胜的一招是用桑树制货币。把桑树的树皮剥下来,经过水里的浸泡,然后经过多层多次,多种的工艺流程以后,制造的一种纸。这种纸来进行印江淮银行的钞票,日伪根本仿造不出来的。因为这种材料是独特的,一般的地方都不容易生长这种树,唯独抗日根据地当地特有。日伪银行在当时连仿制它的纸张都无从购买,更不要说展开大规模的生产。
抗日根据地为了防止发行的钞票被日军仿制,还有另一个办法,就是不断改变钞票的颜色。几乎每半年,根据地银行就会对钞票的颜色进行更改。日本伪造一种新纸币,起码要费时半年,等到做好的假钞运到根据地时,日军才发现根据地银行早已更换了货币的颜色,从日占区运来的假钞,完全被挡在了根据地之外。
在这场和侵华日军真假钞票大战中,抗日根据地的土办法,让日伪先进的制造假钞技术几乎无用武之地。频繁更换货币的颜色,调整货币使用的周期,这些办法,把日伪弄的措手不及。
1943年:货币战渐入尾声 抗日根据地金融体系站稳脚跟
货币上战斗的天平,在1943年底开始倒向了抗日根据地政府。
各根据地银行驱逐法币的任务,在这一年基本完成。而抗日根据地自己发行的货币,也逐步在边区站稳了脚跟,并且取得了边区百姓的信任。
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这意味着法币已经大规模的贬值。
在与侵华日军和国民党政府不见硝烟的经济战场上,共产党人和抗日民众一起,保卫了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成果,从而让抗战夺得胜利,增添了有力的砝码。
抗战结束后,经党中央批准,原晋察冀边区和晋冀鲁豫边区的华北银行、晋绥边区的西北农民银行、山东政府的北海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
今天回忆抗日的历史,人们不难发现:抗战的战场,不仅仅只是由军事斗争组成。在那个不见硝烟的经济战场上,抗日根据地政府和侵华日军展开的斗争,是那么的残酷和紧迫。货币上的每一次较量,都将抗日的命运推到了危急的边缘。共产党人在经济战场上取得的战绩,最终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进程。(央视财经)
(来源:“新华网>财经>正文”2015年09月03日 07: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