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监管趋严:保险行业门槛越来越高

2018-01-28

  一路狂奔的保险牌照,在严厉监管下,正慢慢冷却下来。近日,三胞集团放弃收购利宝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宝保险”)51%股权,这在保险市……

  一路狂奔的保险牌照,在严厉监管下,正慢慢冷却下来。近日,三胞集团放弃收购利宝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宝保险”)51%股权,这在保险市场并非个例。今年保险业牌照发放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一些资本从积极入局变为冷待,最后打消进场念头。
  目前,进入保险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监管趋严,在这样的背景下,曾经受社会资本追捧的保险牌照热正在“降温”。除多家上市公司打起“退堂鼓”,今年获批筹建的保险公司也出现了锐减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获批筹建的保险公司仅为5家,而去年全年,获批筹建的有约20家保险公司。
  周稳海,河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
  资本从积极入局变为冷待
  周稳海表示,从目前形势来看,短期之内不再批筹保险公司。整体来看,批筹数量会很有限,除非有个别情况。嗅觉敏感的资本也开始闻风而退,一些资本从积极入局变为冷待,最后彻底打消进场念头。除三胞集团放弃收购利宝保险股权外,今年9月,渤海金控表示将终止收购华安财险14.77%股份。这是保险公司股权监管办法二度征求意见后,保险业首例股权收购告吹案例。日前,飞天诚信也发布公告称,综合考虑未来发展战略及项目实际情况,决定终止参与人寿保险公司的发起设立。此外,世茂股份、美盈森、金杯电工等多家上市公司也相继退出筹建保险公司的申请。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有29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拟参与投资设立保险公司。2016年全年,这一数据为73家。而业内保险公司股权变更更为频繁。根据中保协及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弘康人寿、中银三星人寿、长城人寿、利安人寿、中融人寿、吉祥人寿等近20家险企已变更股权或拟变更股权。2017年以来,获批筹建的保险公司仅为5家,获批筹建的时间多数集中在1月至2月初之间,获批开业的保险公司为12家,与2016年全年获批筹建约20家保险公司相比,2017年获批筹建的保险公司出现锐减的状态。在批筹显著减少的同时,也有一些保险机构的筹建申请被监管部门驳回。今年1月份,保监会就曾密集发布公告,不予许可正佳人寿、福泰财险、福康人寿、中阿人寿等四家险企筹建。根据相关批复,不予许可的理由包括:股东或拟任高管资质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经营定位不明确,缺乏创新元素等。
  “降温”源于监管趋严
  有保险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系列的变化,与保监会去年12月29日发布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而监管则是为了加强保险公司治理,规范保险公司股权持有行为。
  周稳海表示,随着金融监管进一步加强,涉及保险公司设立、筹建过程中的风险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由于在保险牌照放开之后,存在一拥而上的趋势,保险市场主体的快速扩容,也给市场留下“后遗症”。前几年主体扩容速度比较快,保险市场准入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行业承保能力过剩也是现实,尤其是财险市场更是如此。据不完全统计,2011-2017年这七年时间里,近90家保险公司获批筹建或开业。从每年的批复节奏来看,七年获批筹建、开业的公司分别为13家、5家、7家、10家、11家、20家、12家。其中,2016年达到了顶峰,这与前几年行业做大保险业的期望一脉相承。“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些不太符合筹建保险公司的主体去申请,导致存在过度竞争和不达标等现象,出于防控金融风险以及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的考量,获得保险牌照的门槛也变得越来越高。”周稳海说。
  保险业是经营管理风险的特殊行业,必须加强对自身风险的管控。保监会相关人士也接连喊话,绝不能由“风险的管理者”异化为“风险制造者”。要深刻反思过去一个时期少数保险机构激进经营和激进投资问题并认真汲取教训,决不能使保险资金成为大股东投资控股的工具。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近日召开的部分保险公司负责人座谈会上也表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强化政策导向,在市场准入、股权管理、高管任职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让具有风险意识、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稳健经营的保险企业家大有作为,让那些资本猎人、市场炒家无处遁形。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无论是已经设立或筹备设立的保险公司,想在行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并着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记者 任国省)
  (来源:《河北日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