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银行存贷比 经济影响几何
2017-12-06 热点
实施了20年的银行存贷比监管指标终于“松绑”。
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草案借鉴国际经验,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会议称,这将有利于完善金融传导机制,增强金融机构扩大“三农”、小微企业等贷款的能力。
能提升银行放贷能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存贷比是指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值。存贷比指标设置的初衷是,一家银行能放多少贷款,首先得看吸收了多少存款,只有在存款充裕的情况下,才能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因此,为了防止银行信贷过度扩张带来的风险,现行商业银行法规定最高存贷比例为75%,也就是说银行每吸收100元存款,最多只能贷出75元,75%成为商业银行不能逾越的一道监管“红线”。
然而随着银行业资产、负债结构日趋多元化,存贷比指标难以全面反映银行的流动性,反倒是放大了存款的波动性。为了达到存贷比监管指标,年中岁末,甚至是季末、月末,银行为了“冲时点”,往往展开“拉存款”战,导致存款大腾挪。
“此次取消存贷比监管指标,能降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没有硬性指标后,商业银行特别是存贷比较高的中小银行,在不影响银行整体流动性的情况下,就不需要再高息揽存,可以降低其负债成本,从而有助于降低企业贷款利率以及整个社会融资成本。”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取消存贷比还能提升部分中小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银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为65.67%。“虽然全行业存贷比远低于监管红线,但是现在部分股份制银行和不少城商行存贷比接近甚至超过了75%。存贷比取消后,能直接释放他们的信贷投放空间。而这些银行的主要客户就是‘三农’和小微企业,这将增强金融机构对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降低其融资成本。”恒丰银行战略与创新部研究员钟华说。
此外,取消存贷比也能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有利条件。连平分析说,利率市场化初期往往会由于市场流动性紧张,导致利率水平上升。取消存贷比考核后,银行不用再花大力气去拉存款,而是可以直接从货币市场拆借资金,打通了货币市场和信贷市场两个市场,资金流动也会更畅通,整个社会流动性相对宽裕,有助于利率市场化顺利推进。
银行流动性仍受监测
取消存贷比能否释放更多的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近一段时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加之银行的风险偏好较低,出现‘惜贷’‘慎贷’的现象,因此短期来看,并不会带来贷款的大幅增加。”连平说,“但从长远来看,信贷资金还是相对稀缺的,社会总体信贷需求旺盛。未来随着经济运行好转,信贷需求上升,取消存贷比的效应会逐步显现,这将对‘稳增长’有重要的、积极的利好。”
存贷比监管指标取消后,银行能否遏制放贷冲动?连平说,未来“存贷比”仍然会作为流动性监测指标,同时根据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银行监管引入了流动性风险管理指标、流动性覆盖率等一系列新的指标,能全面监测银行的流动性,而且央行和监管部门也有很多手段来惩戒商业银行的过度信贷投放行为,所以到时候银行不会毫无节制乱放贷款。
有数据统计,目前美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在75%左右。
“新的资本充足率、动态拨备率、杠杆率和流动性比率等监管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存贷比的管理,可以淡化存贷比的监管作用。随着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将存贷比从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更加有利于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负债管理促进商业银行转型,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民生银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温彬说。(本报记者 欧阳洁)
(来源:《人民日报》2015年6月26日1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