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为何“箭在弦上”
2017-12-04 财经
日前,美联储主席耶伦表示可能在今年最后一次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上作出启动加息的决定。在潜在通胀风险和资产价格泡沫风险的双重压力下,美联储年内加息将不是意外。
自2015年年初开始讨论加息以来,美联储几次表示未来将加息,但始终未能按下加息启动钮,原因在于:
首先,对通缩的担忧导致美联储举棋不定。金融危机爆发后,虽然美国经济在财政货币政策刺激下逐渐复苏,但复苏强度明显弱于此前10次危机后的表现。不仅如此,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不佳,严重打击了此前以伯南克为代表的“增发货币即可避免通缩”的乐观论调。在此背景下,消费者物价指数、新增非农就业岗位等诸多指标的波动,为美联储推迟加息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其次,延迟加息符合美国加强全球治理的政治诉求。在新兴国家经济表现不佳的情况下,美国加息派生的资本外流压力有可能成为压垮新兴国家的最后一根稻草。以俄罗斯、巴西和南非为例,截至2015年10月底,三国货币已较年初分别贬值12.6%、30.2%和15.9%。可以说加息与否与新兴国家系统性金融风险直接相关,美国对新兴国家的影响力空前增强,这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推进以及进一步提升对新兴国家的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美国经济的复苏重回消费至上的老路。虽然再制造、新能源等战略的实施对提升美国创新优势起到积极作用,但难以在全球技术产业前沿实现革命性创新。新兴产业尚无法扛起经济增长的重任,表现为投资不振和内生增长动力不足。2015年前3季度,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1.2%,而同期消费的贡献率高达96.7%,净出口贡献率仍然为负,这与危机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并无二致。
尽管加息日程一拖再拖,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启动加息已经迫在眉睫。一方面,美国经济复苏趋势已基本确立,经济运行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由此派生加息的预期导致市场大幅动荡。虽然延缓加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市场提前消化部分加息带来的影响,但在多次“狼来了”之后,这种提前消化的边际作用已经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延迟加息导致美国经济面临两大风险。一是潜在通胀风险。虽然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增速自2014年12月以来始终低于1%,其背后是能源价格的大幅下降掩盖了通胀风险。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9月,美国能源价格同比下降18.4%。一旦能源价格止跌,通胀风险将水落石出。二是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在超常的低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下,美国的资产价格急剧上涨。房价方面,根据美国CoreLogic房价指数,2015年9月已经升至184.5,仅比危机前的最高水平低4.6%。资本市场方面,截至10月底,道琼斯、标普500和纳斯达克三大指数分别较危机前峰值上涨24.7%、32.9%和76.8%。延缓加息将导致上述风险的进一步积聚,甚至有可能威胁到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态势。因此,美联储年底加息将是大概率事件。
对于中国而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为消化美联储加息的影响提供了坚实保障。伴随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不断完善,通过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将流动性维持在合理水平,可以有效对冲美国加息的影响。不仅如此,此次加息也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机遇。防风险是当前新兴国家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中国应把握这一有利契机,加强国际协调,加快建设外汇储备库,有效发挥丝路基金作用,积极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建设,引导新兴国家防范风险,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同时也为中国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王健)
(来源:《光明日报》2015年11月17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