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连高新区:实施”IT+“战略 撬动东北新振兴

2017-12-06

  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今天,大连高新区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在国家制造业新一轮战略布局中,找到……

  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今天,大连高新区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在国家制造业新一轮战略布局中,找到支点,利用自身信息技术发展优势,实施“IT+”战略,创建“2025创新中心”,致力打造“中国智造”的技术创新源,并以此为支点,实现大连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加快两先区建设,撬动东北新一轮全面振兴。
  《中国制造2025》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制造业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大概可以用“一二三四五五十”来概括。所谓“一”,就是一个目标,最终要实现我们制造业强国的一个目标。所谓“二”,就是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所谓“三”,就是要通过“三步走”的一个战略,大体上每一步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来实现我们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目标。所谓“四”,就是我们确定了四项原则: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全面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和合作共赢。所谓“五五”,第一就是有五条方针,即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还有一个五就是实行五大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工程、强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最后就是十个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深度点击:
       1、为何创建2025创新中心——高新区为东北新一轮振兴“扇动蝴蝶翅膀”
  蝴蝶效应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高新区创建2025创新中心如同扇起蝴蝶的翅膀,不仅启动了高新区发展的新引擎,经过产业、创新等放大发酵作用,将推动产业新变革,实现跨界融合倍增发展,加快推进大连“两先区”建设,推动辽宁乃至东北新一轮全面振兴。
  创新融合发展模式 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大连高新区创建中国制造2025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示范基地,通过实施“IT+”行动,通过软件信息技术在工业行业生产中的融合应用,有助于推动工业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促进形成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主导的高级化工业体系,同时也为高新区软件产业找到未来做大做强的发展方向。
  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推动大连“两先区”建设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大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未来一段时期内大连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高新区创建中国制造2025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示范基地,把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落实到具体行业、具体产业、具体产品上,带动各行业紧跟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有利于增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大连经济贡献率,实现大连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
  打造“两化融合”示范工程 推动东北新一轮全面振兴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和基础工业基地。高新区创建中国制造2025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示范基地,可以充分发挥大连高新区国内大型软件企业和跨国公司集聚优势,面向老工业基地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并广泛应用到石油、钢铁等原材料加工、以及装备制造等行业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管理等各环节,提升传统制造业生产装备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增强产业配套和公共服务能力,降低大型国有企业运营成本,增强装备制造、汽车、石化等支柱产业的竞争力。
  深度点击:
  2、何以创建2025创新中心——蓄势20多年 高新区产业与发展环境万事俱备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大连高新区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具备创建中国制造2025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示范基地的基础条件和发展优势。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 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国际化 特征日趋明显
  高新区一直致力于发展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业已建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千亿产业集群。目前,拥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1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项目近百家,5000人以上软件企业6家,万人软件企业2家,华信、东软、文思海辉软件出口连续八年保持全国前三名。
  在巩固传统服务外包业务优势地位的同时,努力向大数据分析、生物医药服务、金融分析与解决方案等高端业务领域转型,产业软硬件集成、嵌入式软件开发研制快速增长。近年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楼兰科技领先全国车联网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海心供热物联网、心医国际智慧医疗物联网收入成倍增长;瀚闻资讯是中国第一家全面收集世界主要贸易国货物贸易统计数据的商业机构,数据资源覆盖全球100余个国家,服务客户超6000家,建有全球最大的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现代物流业以“数据物流”——即物流全产业链的数据整合和服务为主,聚集了因泰集团、锦程物流网等骨干企业,成为大连乃至全国物流全产业链的“智脑”,并形成了“智脑带实体”物流模式,拉动和辐射效应十分突出。
  工业设计产业整体实力较强 部分领域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
  依托辽宁集成电路设计基地,形成拥有30家以上集成电路设计企业,50家左右集成电路芯片应用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现有集成电路设计大厦办公面积近10万平方米,集成电路设计企业10余家,辽宁省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基本形成了对广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设计工具支持、设计结果验证、芯片基础封装以及专业设计人才培养方面的服务能力。平台于2012年被认定为辽宁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基地也被科技部火炬中心评为国家级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
  近年来,大连高新区主要围绕船舶、汽车、飞机制造设计、机械及装备设计、建筑环境设计、集成电路设计、电子消费品设计等重点产业,促进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区和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高新区设计产业有一定领先优势,拥有中国北方第一个设计产业基地——大连设计城。
  高端制造业加速聚集 企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近年来,以华录集团、四达高技术、九成投资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企业达到近50家,2014年产值达到120亿元,在飞机数字化装配、机床数控系统、工业控制系统、汽车自动化装配、工业企业生产制造系统等领域研发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填补空白或替代国外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
  华录集团联合大连华信、东软集团、大连松下软件、大连理工大学等众多企业和高校密切合作进行大容量蓝光存储系统集成的研发,并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大连四达高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研制的飞机智能制造装备项目已在沈飞、陕飞等公司广泛应用。九成公司与中国一重集团、中船重工集团合作建立的极端设备制造基地,在材料焊接、民用航空、极大型船舶制造等领域填补我国多项技术空白。大连奥托股份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汽车白车身装备规划、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的高新技术企业,创设了本土化的行业技术标准,打破了跨国公司在汽车焊装装备行业的垄断地位。大连融科储能公司已在全钒液流电池功能性材料开发、高性能系列电堆研制和储能成套产品设计与建造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被批准认定为“国家能源储能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液流储能电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新源动力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燃料电池企业,在汽车用燃料电池领域居于我国领先地位。
  大连高新区凭借在“两化融合”的技术及人才领域的先发优势,近年来还吸引聚集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软件产业基地、中国供销集团大连再生资源交易所、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鞍钢集团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中兴通讯等一批央企或其投资项目。
  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目前,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8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08家,分别占大连市认定企业总数的35%和96%。批建的国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及企业重点实验室达到51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9个。高新区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近2200件,连续多年居全市第一。企业已成为高新区科技创新的主体,近年来累计获得国家、省、市科技立项933项,扶持资金5.6亿元。拥有14个专业性或综合性孵化器,建有16个公共服务平台。制定出台“众创十二条”,打造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引领区。成立了东北首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投融资机构达到73家,聚集资金规模超过100亿元,新三板已挂牌上市企业达24家,位居省市第一,获评“辽宁省科技金融示范区”。
  全力构筑人才高地 专业人才加快集聚
  依托坐落在区内的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软信息学院及全市20多所高等院校和百余家社会培训机构,高新区建立了专业化培训体系,每年培育专业人才达5万余人;凭借国家级引才平台海创周和软交会专业人才交流会等交流平台,每年会集专业人才3万余人。积极打造国家级人才管理和改革试验区,通过实施特殊政策,打造特殊载体,畅通特殊渠道,提供特殊服务等,用好和留住人才,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现有 “千人计划”专家22名,辽宁省“十百千工程”人选、大连市领军人才、省市优秀专家等高层次人才达166人。拥有专业软件人才16万人。
  近年来,大连高新区先后获评“国家先进高新区”、“国家新型工业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基地”、“中国——以色列高技术合作重点区域”、“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科技企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单位”等多项殊荣。去年又成功入选首批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工程暨大连高新区新兴产业支撑带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工程。
  深度点击:
  3、如何创建2025创新中心——“四个创新中心”打造“中国智造”技术创新源
  2025创新中心将成为“中国智造”的技术创新源,通过实施“IT+”行动,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来带动整个新一轮制造业发展。预计2015-2020年,高新区将基本形成智能制造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初步形成“中国智造”先行区、国家“IT+”产业升级示范基地;到2025年,成为“中国智造”的技术创新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业聚集区。为此,高新区将建设四大创新中心,在空间分布上进行了五大区域划分,创建支撑体系。
       四个创新中心: 将产业发展推向新高度  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
  突破新型传感器与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感知、控制装置及其伺服、执行、传动零部件等核心关键技术,提高成套系统集成能力,推动其在大连及东北地区先进制造、交通、能源、农业及环保等领域的利用和升级。
  结合东北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选取工业软件为重点,支持工业软件的创新与应用示范,开展国家级重大软件项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工作,探索国产化工业软件的发展思路与经验。在发展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同时,促进本地两化深度融合,形成若干领域在国内领先的工业软件产品和知名企业。
  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产业。重点发展汽车电子信息研发及服务产业,打造中国汽车业IT品牌。打造船舶设计及服务平台,推动船舶经济规模化发展。
  新材料和清洁能源技术创新中心
  依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雄厚科研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新材料和清洁能源产业集聚化发展态势。推进膜产品及膜工程产业化,扩大新型催化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的产业化规模,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在清洁能源产业领域,重点发展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技术、太阳能电池相关材料及其关键技术,打造高效能量转换与储能材料体系。
  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中心
  借助以色列的综合危机管理、防火墙、防止信息泄露技术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稳居第一的技术优势,结合区内海事大学、理工大学和部分生产军用产品企业的现有技术,重点开发港口、船舶、航天航空、卫星导航、通信、互联网等领域的信息安全产品。
  依托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优势,重点发展信息系统安全方案设计咨询、信息系统安全集成、信息系统安全运维、数据与系统容灾备份、信息安全测评、信息安全认证等信息安全服务。
  生物医疗技术创新中心
  重点发展与新药研发相关的IT解决方案及CRO公司、云计算临床医学检测诊断中心,建设生物医药临床转化中心。开发远程医疗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实现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及护理、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信息服务等,提升远程医疗质量,争取成为全国远程医疗的试点。推进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反应器及医疗器械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
  针对大连生物医药和海洋产业的发展需求,在生物制品与制药、海洋保健品及食品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大力推动IT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发展大型创新生态系统和食品安全物联网解决方案。
  五大区域布局: 重点突出 协同发展
  七贤岭产业化基地核心功能区
  七贤岭产业化基地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功能,可以为创建2025创新中心提供技术研发、创业孵化、人员培训、产业化生产、公共管理等全方位服务。
  凌水湾、河口湾、黄泥川等拓展区
  充分发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支撑服务功能,为创建2025创新中心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龙头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基地
  重点承接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装备、生物医疗、信息安全等领域研发和产业化发展。
  英歌石中以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主要承载“中以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推进电子信息、健康医疗、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领域的科技合作,开展关键重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
  龙王塘中央商务生活配套区
  打造高品质休憩商务生活区,营造国际一流的生活服务和商务服务环境,为吸引企业和从业人员入驻,为2025创新中心发展创造良好基础。
  创建支撑体系: 发挥创新要素系统优势
  创建2025创新中心需要整个创新体系的支持,为此,高新区将致力于发挥既有优势、补齐原有短板,形成发展的良好生态系统。
  高新区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政策扶持效率;构筑人才聚集新高地;深化科技金融创新,多渠道集聚资金,研究设立战略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研究制定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政策、企业担保融资补贴政策和推动科技保险发展的扶持政策;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助推产业优化升级。(本报记者 刘湘竹)
  (来源:《大连日报》2015年7月13日05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