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打造东北亚服务业先导区
2017-12-06 财经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服务业发展攻坚纪实
对于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来说,服务业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
全区经济围绕服务业发展四大产业,以旅游为龙头引领,特色资源产业新兴带动,文化产业内涵支撑,矿泉水产业引擎推动。
“十二五”期间,全区服务业发展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在整个GDP中的占比,在省内均名列前茅。2015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3.2亿元,同比增长9.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74%;住宿餐饮业2015年实现增加值4.2亿元,2015年服务业实现地方税收1.4亿元,占全部地方税收比重的74%。
位于池北区白山大街的长白工坊生态产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花园式参观工厂,这里生产的蓝莓果酒、饮料等省内外驰名,是很多游客都会慕名前来参观的一个原生态工业旅游景点,同时也是位于这里的“十八坊”产业园区的第一家入驻企业。
目前,池北、池西、池南作为核心经济区已逐渐形成集聚效应,促进了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镇流动,“十八坊”产业园区、宝马经济区、和平旅游度假区、高铁新区等主题功能区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载体。
然而与经济转型和服务业结构优化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较大,服务业“小、散、弱”的情况比较突出,大型龙头企业偏少。其它服务行业规模较小,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仍不充分。
看到差距,也明确了方向。按照长白山管委会提出的“建设世界名山,服务发展全省”的要求,全区在服务业上,大力培育新兴业态,向集群、特色、高端、国际化发展,努力构建旅游、文化、健康养生、现代物流、智能服务等多点支撑的服务业新体系。
管委会提出,到2020年努力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东北亚区域性服务业先导区,实现总量倍增,质量提升,发展提速,贡献提高,平台完善,企业增长。
——探索引入“C2B”运营模式,大力开发体现长白山特色元素、充分响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业由传统观光型向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型升级。
——建立具有长白山特色的文化品牌和产业体系。充分运用长白山文化知名品牌,促进影视拍摄、工艺美术、动漫创作等产业向长白山汇聚,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跨越式发展。
——培育中医药养生康复、温泉养生、禅修疗养、养生养老四个体系,打造医疗健康服务基地,构建长白山健康产业链。
——以重要物流节点和大型物流需求企业为依托,谋划建设池南区和池北区矿泉水物流基地、池西区人参物流基地等物流中心。
——加快延百、欧亚等主题特色鲜明、综合配套齐全、品牌效益突出的大型购物中心建设,不断提升旅游购物环境。
长白山开发建设集团全力打造的池北区天福街是长白山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的一个新亮点,这条500多米长的街区两旁挤满了特色鲜明的店铺,可以为游客提供购物、餐饮、住宿等一站式服务。集团围绕旅游核心产业,积极探索景区与城镇、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集团还实施了松花江大峡谷整治,拆除了“五馆一站”,启动了智慧景区建设,建立了标准化、国际化的旅游服务和安全管控体系。目前集团正在建设长白文心广场、长白山书院、宝马古城文化旅游风景区、滨河公寓(二期)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并与“中弘控股”、“传奇文化”、大连三肽集团合作建设祚荣府旅游商业综合体、长白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十八坊北八坊商业街和冻干基地等项目。
今年一季度,全区服务业发展更是实现了开门红。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8亿元,增速10%;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95%。全区旅游总人数22.6万人次,同比增长10.2%;旅游总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12%。
立足长白山,放眼东北亚。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着力扩大服务业总量规模,服务业的能级在迅速提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竞争力在不断增强。(本报记者 王旭 陈婷婷)
(来源:《吉林日报》2016年05月30日01版)
(来源:《吉林日报》2016年05月30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