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外资真的撤离中国了吗?
2017-12-06 财经
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外企撤资、外汇储备面临下行压力、经济增速放缓,有舆论凭个别现象就悲观地推测: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在下降,外资正在大规模逃亡中国。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人民财经记者对此展开了采访调查。
外资出现“撤离潮”? 数据不支持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吸收外资增长6.4%,2016年前9个月又增长4.2%,连续24年中国位居发展中国家实际利用外资的首位。数据还显示,今年1到9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1292家,比去年同期增长12.2%。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此前明确表示,中国不存在“外资撤离潮”,今年中国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都将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引资规模比“十一五”增30%,但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到新常态的情况下,不可能再给外商超国民待遇。
当前外资企业的迅猛发展,在广东和浙江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沿海大省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广东,贸易便利化的显著提升,也使广东自贸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吸金王”,挂牌至今年2月底新增外资企业2892家,合同外资1865亿元人民币。其中,新入驻港澳资企业截至去年底已达2507家,占总新增外企数的87%。
在浙江,今年前三季度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475家,实际外资122.7亿美元,同比增长8.3%,完成年度目标76.7%。同时,浙江外商投资大项目数额也在持续增加,前三季度新批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42个,投资额达到105亿美元,同比增长32%,涉及新能源、高新技术、新材料、物联网、食品等行业。
中国美国商会的一项调查数据也显示,其超过60%的会员企业将中国列为全球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68%的会员企业有扩大在华投资的计划。
看好中国市场 多数外企加大投资力度
人民财经调查发现,事实上,更多外资不仅没有撤出中国,反而增加在中国的投入。
今年6月8日,在宁波举行的浙江省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大会上,一家深耕电梯制造的外资企业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就我们企业来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尽管存在经济下行压力,但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中国仍是处于发展中的最有潜力的国家之一,相信任何一家外资企业都不会放弃这样一块巨大的蛋糕,未来,我们也依旧会有增资计划。”
同时,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政府投资促进署署长华珮在访问浙江时也公开表示,中国仍是发展最有力的市场,尽管当前要素成本有所上升,中国市场仍具有磁力。
作为世界上最大民用和军用飞机制造商之一的波音公司,在2016珠海航展前就释放出要在中国加大投资的信号:波音在中国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深入、且合作总量不断提高,包括工业合作、技术与研发、培训与服务、独资及合资企业运营等在内,波音每年在中国的总投入已达到8亿至10亿美元。
对此,波音民用飞机集团中国运营与业务发展副总裁张仁爀向记者表示,波音将不断深化并拓展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携手合作,我们不断寻求创新的方式来支持中国航空业并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美国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也表示,高通正在努力与中国厂商合力,通过智能硬件制造和“互联网+”,推动传统业务实现互联网化。
PMI全球组织业务副总裁柯雷格则告诉记者:“我没有感觉到跨国公司从中国逐渐撤资或者是撤退,相反我看到很多外资企业反而增加在中国IT领域和金融服务领域的投资。当然西方会有一些人担忧,但我个人非常的有信心,我们会继续在中国发展,我不觉得企业会从中国撤退。”
可以看出,大部分外资企业考虑到中国的市场潜力及重要性,不可能出现外资大规模撤离中国现象。
外资产业链正呈现由低端向中高端攀升态势
早在2015年,一些西方媒体就开始不时的炒作中国出现“外资撤离潮”,称大批外资企业将生产线撤回国内或布局至东南亚等其它地区。
沈丹阳此前也坦言,受中国劳动力等成本上升、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一些外企经营不善等因素影响,少数跨国企业对中国业务进行调整,比如日本企业关停个别工厂,但总体上看,关停工厂的数量是有限的。
“确实有企业转到东南亚去了,特别是加工贸易的一些企业,这给人造成一种感觉,好像外资正在逐步撤离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今年年初表示,“外资的流进流出,符合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但是,外资并没有减少,而且还有增加。”
不容否认,目前的确有些外资撤离了中国。专家指出,这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有直接关系。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一些低端制造业外资企业不得不调整经营策略,转向成本更为低廉的国家。但与此同时,服务性行业和高端制造业外资则加快了流入中国的速度。
事实上,外企正在主动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调整发展战略,外资产业链正呈现由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的态势。再以浙江为例,其外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服务业外资增长十分迅猛,新增项目和实际外资分别增长了36.7%和21.7%。其中金融、仓储、批发和零售、电力供应、专业技术服务等行业涨势明显。目前浙江省实际外资三产占比达到59.3%。
9月份发布的2016年《世界投资报告》也显示,2015年,流入中国的FDI增长6%,增至1360亿美元,且流向继续朝服务业转移,流向服务业的FDI占比已达到61%的新纪录,而制造业吸收的FDI占比则跌至31%。然而,在一些高度竞争的制造业领域,中国企业市场占有率有所上升,并逐步向价值链上游转移。
此外,也有部分外企自身经营不善,转型不及时才被迫退出中国,例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知名企业。因中国市场竞争激烈,利润下降而退出中国市场的外企,也大有存在。
据报道,美国化妆品巨头露华浓,因在中国市场业绩表现不佳,于2013年宣布退出中国市场。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退出中国市场3年后,日前露华浓又在官方微博宣布“重新归来”,筹谋重回中国市场。
正如香港中国商会主席、香港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经纬在今年两会所说,“中国远没发展到瓶颈顶点,各行业还存很多机会,无论是中国的企业还是外企,未来30多年离开中国市场,就一定会后悔。”(夏晓伦 贾兴鹏 邢郑 杨迪 实习生王琳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2016年11月07日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