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北经济重新崛起正蓄力

2017-12-06

  近日,国家发改委兵分两路赴东北三省展开专题调研,这让外界对东北经济当前走势及后续政策空间的关注度明显提高。相关资料显示,2016年上半年,东北地区生……

  近日,国家发改委兵分两路赴东北三省展开专题调研,这让外界对东北经济当前走势及后续政策空间的关注度明显提高。相关资料显示,2016年上半年,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2%,较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工业增速降幅则较一季度收窄1个百分点,出现好转迹象。专家指出,东北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发展起点高,但也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和束缚转型的体制机制障碍。因此,东北只有重视推动改革措施的落实,盘活要素、吸引人才,才能进一步凝聚重新崛起的动力。
  下行趋缓 分化加大
  不久前,各地陆续公布了经济半年报。东部企稳趋好,中部基本平稳,西部稳中有升,而“下行趋缓、分化加大”则成为东北地区经济的关键词。具体来看,吉林企稳态势相对明显,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6.7%,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主要经济指标趋近合理区间,辽宁、黑龙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均较一季度有所提高。不过,在工业增速、投资等方面三地差距较显著,辽宁的表现相对不尽如人意。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刘凤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经济运行有其自身规律,中国经济的内在韧性决定了任何一个地区都不可能出现持续的断崖式下跌。东北经济此前经历过一段短暂的快速下滑之后,实现企稳有其必然性。
  “吉林之所以表现较好,主要是得益于其近几年着力培育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特别是生物医药等产业。其在产业类型和发展机制上都体现了‘新’的特色。相比之下,辽宁的冶金、炼化等传统工业占比依然较大,国企经营不善问题依然严重,外资驱动力也在下降。”在谈及东北地区经济分化现象时,刘凤朝分析。
  多位专家表示,从广东、河南、江西、浙江等多地的经验来看,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是当前地区经济形势能够企稳向好一个重要原因。相比之下,东北经济最大的问题是新动力尚不足以填补传统产业衰微留下的空白,因此谁能积极做好“去旧育新”,谁就能率先走出低谷。
  盘活资源 厚积薄发
  那么,东北重新崛起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呢?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活力仍然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科技与经济发展融合不够、社会保障和民生压力较大、思想观念不够解放……事实上,几个月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对东北“病灶”的诊断已经十分清晰。
  “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无论在城市公共设施、人才培养输出,还是在科技人力物力积淀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可利用资源,进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应该说起点更高、成本更低。但是,由于过去的经济发展对国有经济、资源类产业的‘路径依赖’比较强,行政调配的手段和方式难以快速转变,东北优势的施展也受到阻碍。例如,准入壁垒、行政成本、经商环境不确定性等等就会抑制民间投资的提高。”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万喆对本报记者说。
  刘凤朝进一步指出,东北经济的历史结构造成区域内民间资本力量较弱,因此未来国家应着力在东北投资环境改善方面做文章,积极吸引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民间资本来东北投资兴业,从而改善当地整体经济氛围。“值得注意的是,覆盖整个东北地区的高铁网还没有形成,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其实还有很大改善空间。如果能逐步补上这些短板,那么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对振兴东北都有很大帮助。”刘凤朝强调。
  发力创新 迈向高端
  “去旧育新”千方百计,重新崛起正在蓄力。问题之外,东北自身的努力和成功也不容忽视。例如,黑龙江近期正在研究制定《关于大力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意见》,希望借助科技创新,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大力推进产业迈向高端。
  而就在不久前,哈电集团自主设计制造的首台国内300兆瓦全氢冷燃气轮发电机顺利通过出厂前试验。据了解,该燃气轮发电机既适合燃气联合循环电站,又适合常规燃煤电站,特别是以全氢气冷却方式代替冷却水系统,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发电机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这也标志着我国今后将完全摆脱对此类机型的进口依赖。
  “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流动是互相反哺的,高新技术产业自然离不开高端人才,所以如何留住人才对东北而言显得尤为迫切。其实,东北人才培养机构,比如各类知名大学、研究院等相当多,各大型国企的科技人才积淀也不少,关键在于人才选拔机制、激励机制要给人以信心。”万喆说。
  专家普遍认为,东北的问题与潜力之间只隔着一扇门,而打开这扇门的钥匙就是改革。可以说,只要能扎实落实各项改革措施,东北振兴的前景就十分光明。
  在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谢地看来,虽然东北经济形势仍然很困难,但产能过剩相关行业的衰退反而产生一种倒逼机制,迫使东北地区必须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从而为寻找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创造了条件。而这种“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积极变化,正是东北振兴的希望所在。(本报记者 王俊岭)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08月15日02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