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多家农商行 农信社增资方案获批

2023-05-25

  今年以来,农商行、农信社通过定向募股和政府专项债“补血”动作不停。这两种补充资本方式存在哪些差异,“补血”过程中有哪些问题……

  今年以来,农商行、农信社通过定向募股和政府专项债“补血”动作不停。这两种补充资本方式存在哪些差异,“补血”过程中有哪些问题需注意?在加强乡村振兴和服务“三农”政策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该如何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中小银行资本“补血”持续进行中。
  在过去一个月时间内,河北地区银保监系统批复核准了23家农商行、农信社的定向募股方案,合计定向募集不超过50亿股。此外,河北省于5月19日发行了150亿元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用于上述23家金融机构资本补充及发展专项项目。
  农信机构“补血”加速
  地方农商行、农信社在支持地区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和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资本补充有助于缓解地方农信系统经营压力,支持乡村振兴工作。
  据了解,4月23日至5月22日期间,河北地区银保监系统共批复核准了23家省内农商行、农信社的定向募股方案。其中包括河北沙河农商行、河北滦平农商行、河北深州农商行、河北衡水农商行、河北霸州农商行共5家农商行及蔚县农村信用联社、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邯郸市峰峰矿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18家农信社,合计定向募集不超过50亿股。
  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省政府还于5月19日发行了150亿元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受益主体就涉及上述23家金融机构,该债券期限为10年,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本金分年偿还,在本期债券存续期的第6至10年每年的还本日分别偿还债券本金的20%。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末,河北全省农信系统资产总额2.5万亿元,存款余额2.1万亿元,贷款余额1.4万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7997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071亿元,分别约占省内同业的36%和44%,是省内经营规模最大、资金实力最强、服务范围最广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就全国农信系统比较而言,资产规模超2万亿元的不多。河北23家农商行、农信联社定向募股应该是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政府专项债主要目的应该是用于置换不良资产。目前各地区省联社改革工作正在推进中,这次定向募股及发行政府专项债可能也是为后期农信系统改制做准备。”一位资深农信社从业人士表示。
  今年以来,通过定向募股和政府专项债支持农村金融机构的案例并不鲜见。4月,河南银保监系统共批复河南24家农商行、农信社定向募股方案。5月,安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均发行中小银行专项债用于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项目。
  据了解,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主要是通过间接入股和可转股协议条款两种方式实施。其中,间接入股模式指的是通过国有金融控股平台将专项债募集资金通过增资扩股形式注资给中小银行,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认购转股协议存款则是购买中小银行发行的具备协议存款特征的资本工具,包括可转债、可转股协议存款、二级资本债等,以补充其他一级资本或者二级资本,主要偿债来源为用款银行的贷款利息、手续费、佣金等。
  “如果通过市场化渠道,中小银行融资成本与其风险挂钩,很难获得低成本资金,但通过以省级政府为发行主体的专项债来补充资本金,一般而言,其资金成本会相对较低。”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
  但由于牵扯到政府信用,其中隐含的风险也不容忽视。该人士提醒,政府专项债的还款来源是贷款主体的收益,如果获得注资的中小银行在专项债到期时出现还款压力,也会对政府信用造成伤害,其后续影响不可小觑。“因此,随着这一类新工具的应用推广,地方政府更应明确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明确地方政府作为股东或债权人应履行的责任和要求。”上述银行业人士称。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从横向比较看,河北专项债补充资本力度适中。一方面,由于宏观经济波动等影响,银行利润留存等内源性补充资本不足;另一方面,经济复苏,实体信贷融资需求扩张,部分中小银行加大不良处置等导致资本消耗较大,部分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需求增大。部分中小银行通过专项债补充资本,有助于拓宽补充资本渠道,充实资本实力,增强风险抵补能力,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风险抵御能力如何加强
  在加强乡村振兴和服务“三农”政策背景下,农信社改革化险工作已经成为各地金融监管工作的重点之一。此前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进一步压实地方党政风险处置责任,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化险工作,保持商业可持续的县域法人地位长期总体稳定。继续支持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及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推动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
  对此,周茂华认为,定向募股和政府专项债在支持部分区域中小银行不良处置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补充资本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提升信贷扩张能力,增强服务小微、三农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能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同时,通过专项债补充模式创新,促进部分中小银行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提升经营能力。
  “近年来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对部分区域中小银行经营构成一定压力,但近年来我国经受住内外复杂因素冲击,稳住了经济大盘,银行资本充足率、资本等指标处于安全区域内,银行经营状况保持稳定。中小银行是服务小微、三农的主力军,通过增强银行资本实力,有助于金融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周茂华表示。
  在息差收窄环境下,县域金融竞争日趋激烈,目前农村中小银行的息差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较高,中间业务收入很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城商行及农商行不良率分别为1.90%和3.24%,环比分别上升0.05和0.02个百分点,显示中小机构资产质量压力上升。拨备覆盖率方面,城商行和农商行截至一季度的数据分别为186.05%和138.39%,与行业平均205.24%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周茂华认为,“农商行不良率处于3.24%,远高于大部分大中型银行,主要是农村商业银行资产和不良占比相对低,不良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且从纵向比较,目前不良率处于2020年二季度以来低位;同时,随着区域经济稳步复苏,企业经营状况改善,以及银行继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等,区域中小银行资产质量和盈利将持续改善”。
  同时,周茂华还表示,部分区域中小银行面临内部治理不够完善、经营能力有待提升、竞争力相对弱、融资渠道较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低等难点;未来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治理,充分发挥区域中小银行地缘优势,深耕区域市场,借助数字技术等,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业,提升经营和风控能力。
  对于后续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如何提升区域竞争力,上述资深农信社从业人士表示,“在息差收窄情况下,大多数中小银行的服务都是在打价格战,而农信社因为个人储蓄存款且定期居多,存款付息成本相对其他商业银行要高一些。要解决经营困境,主要还是要通过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增加信贷投放力度,提升贷款收息率,同时拓展非息收入业务,通过增收节支的方式来应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周斌)
  (来源:《城市金融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