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业银行应将县域支行打造成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军角色

2021-11-08

  长期以来,农业银行县域支行发挥着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是农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和桥头堡。   农业银行县域支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既有有利……

  长期以来,农业银行县域支行发挥着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是农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和桥头堡。
  农业银行县域支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既有有利因素,同时也有制约因素,需要克服。因此,农业银行县域支行应充分结合实际,顺应时代发展,主动研究,务实担当,努力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军角色。
  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势
  农业银行县域支行服务乡村振兴有如下优势:
  一是政策优势。在信贷支农上,农业银行强化政策倾斜,涉农信贷利率低于其他金融机构;在资源配置上,农业银行优先满足县域机构人员、费用等方面需求,加大保障力度;在员工培养上,农业银行连续多年实施县域英才培养计划,强化岗位锻炼与素质培养,为助力乡村振兴积累大量优秀青年英才。
  二是经验优势。农业银行县域支行在长期服务“三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资源”。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客户经理,均对所在地区市场情况、资源人脉、经营信息有一定掌握和了解,熟悉“三农”市场,可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问题。长期服务“三农”,使他们积累了较大规模的客户资源,可依此实施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发展,加快支持乡村振兴步伐。在持续发展中,农业银行县域支行与地方党政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可借此获取支持,减少发展阻碍。通过开展“春天行动”“六走进”“扫街扫巷”等各类营销活动,积累市场拓展经验。
  三是差异化竞争优势。农业银行县域支行在物理网点和员工数量上具备一定优势,可凭借此优势加大业务宣传和推广力度,做精做细金融服务;同时,农业银行县域支行金融科技的优势较为明显,能够提供综合性服务。
  制约因素亟待改进
  农业银行县域支行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也有一些制约因素:
  一是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滞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农村各类经营主体,如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会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农户也会逐渐扩大生产规模,开展多种经营。伴随这一势不可挡的趋势,乡村的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将会不断地扩大和升级,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种类和数量也将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这就迫使农业银行县域支行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种类单一、特色服务缺失的状况。
  二是县域员工队伍老化严重。由于农业银行县域支行员工基数大、底子薄,无法快速改变员工学历、年龄等结构,一定程度上影响服务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效。
  三是农村金融政策不完善。金融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离不开法律、财政、保险等多部门的相互配合。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相关政策仍不健全、不配套。社会信用支持体系建设滞后,农村个人征信系统存在覆盖面不宽、信息内容不全等问题,部分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农村金融中大量的违约现象重视不够。农村产权抵押政策未成体系,农村产权抵押登记过程复杂、耗时长,农村产权价值评估难,抵押物流转交易难度较大。金融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融资担保机构缺乏、覆盖面窄、资金较少,“三农”保险产品缺乏。
  四是农村金融蕴含较大风险。农业易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农林牧渔产业存在天然弱质性,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风险,缺乏足够的风险补偿能力,银行风控难度较大。加之外部信贷环境变化、部分农民信用意识欠缺等因素,导致涉农信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同时,小微企业主、家庭农场主等服务对象往往缺少规范的财务报表和足够的信用基础数据,难以准确评估其资信情况,增加了不确定性。
  助力乡村振兴的措施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将贯穿“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农业银行县域支行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政治站位要高,目标方向要准,方法措施要新,机制保障要牢,要扬长避短,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首先,应以党建为引领。乡村振兴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实施过程离不开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农业银行县域支行要强化党建引领,汇聚服务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一要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县域支行广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增强服务“三农”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二要抓住“关键少数”,优化农业银行县域支行领导干部,打造有领导力、有执行力、有凝聚力的领导班子,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发挥指挥中枢作用;推动各级行党委书记、支部书记切实担当起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的第一责任,结合地域实际,主动谋划研究,创新思路措施,抓党建促经营,实现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三要完善责任制度,健全班子成员服务“三农”挂点联系行制度,层层压实主体责任,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不断优化三农事业部考评办法,发挥考核机制“指挥棒”作用。
  其次,应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一方面,要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产品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要确保每个支持的领域都有产品配套、政策支撑、业务支持,更好地适应市场、客户和金融需求的变化,实现乡村振兴全场景、全覆盖;对总行、省分行围绕乡村产业新主体、新要素、新业态创新的全行通用类产品,要加大力度推广;要学习借鉴其他银行产品创新工作经验,结合地区资源禀赋,围绕辖内产业集群、产业链上下游等领域,创新更多适合区域经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特色产品;加强与各级政府、政策性担保公司、农业保险公司合作,积极创新面向乡村产业特定客群的政府增信类、银担银保合作类金融产品。另一方面,要推进服务模式创新,推进业务经营数字化,大力推进场景金融建设,持续加强农业产业链、智慧园区、智慧旅游、智慧市场等重点场景建设,提高批量化低成本获客、活客、留客能力,加快形成覆盖乡村产业各类客户、各种需求的场景体系;积极参与地方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等的数据平台建设,不断充实、完善数据来源和渠道,发挥大数据的营销支持作用;推进金融服务综合化,加强城乡联动,做好城区行和县域行之间信息共享和服务接力,全面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强化乡村“一站式”式服务,通过农户信息建档,为农户综合化提供信贷、掌银、信用卡等产品服务,集约资源,优化体验。推进服务半径全覆盖,通过加大渠道建设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结合乡村振兴新需求,赋予惠农通服务点新定位、新功能,打造乡村金融知识宣传新窗口、服务农户新平台、支持乡村振兴新阵地。
  此外,应以机制建设为保障。一要建立银政合作长效机制。各级政府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规划者和实施者,农业银行县域支行必须搭建好银政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地方政府乡村振兴融资方案设计,努力扩大资产、负债、结算、代理、中间业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的政策空间。积极对接政府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政府“三农”政策和动态,及时掌握政府乡村振兴项目规划。积极与乡镇政府及村“两委”对接,积极开展“信用户、信用村”创建工作,加深日常沟通,及时获取各类惠农信息。二要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农业银行县域支行应加强县域信贷风险管理,高度重视县域增量信贷业务风险,进一步严格客户和业务准入,适当提高农户贷款风险容忍度,做实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密切关注政府县域政策及监管部门工作要求和风险提示,提高信贷决策水平,防范信用风险;加强与人民银行、财税等部门合作,积极探索政策性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达到风险共担目的。三要加强队伍建设。农业银行县域支行要把人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建立县域信贷客户经理准入退出和新老交替机制,把综合素质较高、诚实守信、踏实肯干的员工充实到专职队伍中,以便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加强综合能力培训,重点强化基层员工线上业务、信贷业务、对公业务培训,建立长效机制,常学常新,提升服务技能。(于鹏 李华楠 薛宇壮)(农业银行锦州分行课题组)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2021年11月08日B07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