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网周村位于安徽东北部,下辖八个自然村,户籍人口4259人,2014年建档立卡时贫困发生率为10%,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是一个典型的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较差、产业发展滞后的皖北贫困村,然而这一切在徽商银行开展驻村扶贫后发生了改变。
几年的时间,网周村在徽商银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带领下旧貌换新颜,新变化、新发展、新成就令人欣喜,逐步成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产业振兴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驻村帮扶组织凝心
作为省直定点帮扶成员单位,2017年4月,徽商银行向网周村派驻了一支驻村扶贫工作队。驻村以来,在上级组织部门的指导下,工作队坚持“一抓双促”,从班子建设抓起,强抓党建、凝聚人心,通过建章立制、谈心谈话,进一步融洽工作关系,真正把“抓党建促扶贫”落到了实处、取得了成效。
四年来,扶贫工作队坚持“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他们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真情实意出谋划策,通过不断努力和付出,让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他们也由扶贫的“门外汉”成了帮扶的“自家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后,扶贫工作队第一时间奔赴网周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面对村级道路封闭、生活物资紧缺的问题,网周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陶意感慨地回忆道,“我当时吃的是百家饭,每天都有村民送来馒头、水饺、牛羊肉、蔬菜……心里感觉很温暖。”在安徽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大会上,徽商银行派驻网周村扶贫工作队、扶贫干部陶意分别获得“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精准扶贫基础先行
村民文化广场前,村里的锣鼓队正在热火朝天地训练。锣鼓队村民表示,以前训练没有场地,一到下雨天就一腿泥,现在村里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说完,热闹喧天的锣鼓声便欢快地敲打起来。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为了提高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扶贫队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的精准扶贫标准,从出行到教育,从吃水到照明,陆续实施了畅通村组道路、铺设排污管道、集中入户供水、安装太阳能路灯、建设扶贫产业大棚等到村到户帮扶项目累计几十项,学校、卫生院、农家书屋、电商配送点、村民文化广场、党员活动室、金融服务室等基础设施和服务内容一应俱全,双基建设成效凸显,受到广大村民的高度赞扬,使网周村从落后村蜕变为环境改善红旗村,也为乡村振兴发展打下了基础。
关爱儿童金融助力
为了关爱留守儿童、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徽商银行与共青团安徽省委联合发起了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在全省16个地市建立了“徽银青少年之家”志愿服务阵地,其中一个站点就设在网周村程庙小学。自2017年启用以来,该站点通过志愿结对互助方式,持续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业辅导、心理关怀、社会关爱等服务。随着网周村产业的发展,村民逐步实现“家门口就业”,留守儿童人数也从最初的100余人,下降至现在的八人。
“助力脱贫攻坚是徽商银行作为国有金融机构的时代新使命、新担当,是徽商银行党委交于我们工作队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陶意表示。驻村以来,工作队将普惠金融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在网周村设立了全省首家2.0版惠农金融服务室,推进小额精准扶贫贷款率先在网周村落地发放,让群众享受零距离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紧扣新时代涉农客户需求,以金融科技与产品创新助力乡村振兴,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三农”事业。
工作队充分发挥金融背景优势,聚焦产业扶贫造血功能,利用“虹城南隅、汴水之滨”的区位优势,指导村两委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主开发“网周小香芋”等特色品牌,为集体经济发展增加活水源头。同时,工作队积极服从上级战略安排,引导群众自主发展产业,以石龙湖田园综合体为依托,大力发展花卉苗圃、果蔬采摘等休闲农业和劳务输出项目,通过土地流转、特色种养、劳务合作等形式,有效带动村民就业、贫困户增收,实现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推动网周村逐步成为泗县南部乡村旅游的新地标和美丽乡村的新名片。(李子辰)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