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信:服务实体勇担当
2020-04-07 品牌
海南省农信社倾斜信贷资源,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支持力度,助力海南培育本土农业企业打造知名品牌。
春末的海南,满眼绿树红花,处处生机盎然。儋州市大成镇新风村光村村民符冠仕站在自家的小院里,悠闲地修剪着果树花草,看着眼前由自己亲手装修打造的漂亮房屋,符冠仕按耐不住喜悦之情。
符冠仕是海南省农信社贷款支持的农户之一,近几年,他在信贷员的帮助下,一边入股竹狸养殖,一边学习装修技术,务农做工两不误,日子越过越红火。“我家房子有118平方,都是我自己亲自装修的。”符冠仕指着屋顶美观的石膏线花纹向记者说道。
像符冠仕一样,越来越多的海南农民受益省农信社的支持。作为本土金融主力军,海南省农信社坚守立足三农、面向县域、服务中小企业定位,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指示精神,坚持信贷回归主业,倾斜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和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增强金融服务“支农支小支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海南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和充足的资金保障。今年一季度,省农信社首季贷款净增81.34亿元。
深耕“三农”奏响“支农”主旋律
“银行开到家门口了,真是方便啊!”这是省农信社村级金融服务站普及以来,村民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与之前金融便民服务点不同的是,金融服务站是升级版的便民服务点,有专门的服务场所和值班人员。在这里,村民不仅可以办理缴费、转账汇款等各种日常业务,还可以进行人民币券别需求登记、残损人民币兑换等。
“这样的服务站,我社建了近700家。”省农信社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省农信社投入2000余万元,在实现了物理网点乡镇全覆盖,便民服务点行政村全覆盖的基础上,将村级金融服务站不断向偏远贫困村覆盖延伸,真正让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
这是海南省农信社不断向“三农”领域倾斜资源的举措之一。2018年,省农信社坚决贯彻执行刘赐贵书记“要推动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元化的金融需求”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牢牢把住为农服务主力军的宗旨定位,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义不容辞扛起为农服务主力军的责任担当。
在政策引领上,海南农信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十二条”,从加大信贷供给、优化信贷产品、简化审批流程、推行减费让利等方面提出了十二项具体举措;在信贷资源配置上,省农信社以“一小通”小额信贷支农模式为依托,进村入户加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广力度,增强“三农”贷款的可获得性,2018年涉农贷款持续增长;在人才保障上,不断拓展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信“双千”队伍(1000名基层信贷员,1000名小额信贷技术员)的同时,省联社和19家市县行社均成立“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为“三农”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行胜于言。记者近日在琼海、万宁等市县采访时,很多农户对省农信社的贷款效率称赞不已。这得益于省农信社正在推行的“极简审批”政策,“5万元以下线上审批的贷款,不超过2个工作日;50万元以下贷款,按4人“鱼咬尾”模式,最长办理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省农信社有关负责人表示,该社狠抓落实,让每一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数据无声见证成绩。截至2018年末,省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401.58亿元,比年初增加17.1亿元,实现“持续增长”。其中重点支持29家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发放贷款8.46亿元;发放50万元以下农民小额贷款61.61亿元,完成省政府下达24亿元任务的256.71%。
专注小微念好“支小”服务经
说起银行贷款,人们往往会觉得审批慢、额度低,存款容易贷款难。而在海口金盛达建材商圈资深石材商阮先生看来,海口农商银行是一个实实在在为百姓办事的服务性窗口。“银行工作人员会主动上门为公司量身打造服务方案,贷款审批和放款也很快。”阮先生说,有海口农商银行的支持,资金周转不用愁。
作为省农信社下辖最大的农商行,海口农商银行矢志创新,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特色产品,先后推出“宏业贷”“盛业贷”“闪业贷”“随心贷”“一抵通”循环贷、“一税通”“商圈贷”、“生蚝贷”、“一小通”顺贷、福贷、“社宝贷”“花卉贷”“一税通”等多款特色贷款产品……多元化、多层次的产品体系,大大拓宽了金融服务渠道。
产品丰富是省农信社小微贷款的一大特色。同时,服务周到、放款快捷也得到了小微企业主的好评。
为确保小微信贷资金精准滴灌到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省农信社2018年进一步调整优化信贷投向,出台《小微、涉农及扶贫小额贷款尽职免责管理暂行办法》,单列小微信贷计划,提升小微贷款考核权重,引导市县行社积极投放小微贷款,将小微贷款1000万元以下、涉农贷款500万元以下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纳入尽职免责范围。
“我们要求各行社的小微客户经理随时待命,接到客户问询,第一时间对接需求,力争以最快速度让客户获得充裕的流动资金。”该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微企业、个体商户资金需求有短、小、频、急的特点,省农信社对信用良好、连续三年在农信社有良好借贷记录且经营正常的普惠型及小微企业贷款,建立贷款审查审批“绿色通道”。与此同时,对小微客户提供普惠型信贷产品,构建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网上银行等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提高服务便利性。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省农信社小微贷款余额390.28亿元,增幅14.7%;贷款户数17943户,同比增加6711户,实现“两增两控”。
今年年初,省农信社更是在原有信贷政策的基础上,专门针对广大民营企业出台十二条更加有力、务实管用的措施,加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包括加大信贷投入、创新信贷产品、提高贷款时效、完善服务模式、组建专营机构、继续减费让利等等。去年,省农信社民营企业贷款净增20.26亿元,余额653.85亿元,占全部贷款56.62%,占企业类贷款95.82%。
倾心扶贫谱好“支贫”“四部曲”
对于很多人来说,蛇是可怕的动物,而儋州市大成镇新风村光村村民符冠绵眼里,蛇却是能让他脱贫致富的宝贝。“我原本养了200条蛇,从信用社贷款后,我又增购一批蛇苗,待能出售时,一斤能卖近150元呢!”前不久,记者来到光村,略显阴凉的蛇房旁,符冠绵正在给蛇准备食物。
今年33岁的符冠绵身有残疾,腿脚不灵便,和患有癫痫病的妻子均靠低保度日。符冠绵告诉记者,养蛇之前,他在广东打零工,后来一次偶然机会接触到养蛇技术,便开始了自己的养蛇路。“养蛇的主要开销就是食物,好在有农信社的贷款支持,给我减轻了不少负担。”
记者了解到,海南省农信社的扶贫专干吴秀堂不仅主动贷款2万元扶持符冠绵的养蛇事业,还带领他加入了当地产业合作社,每年固定拿分红。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这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海南省农信社倾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铮铮誓言。
为了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省农信社在全省范围内深入摸底调研的基础上,精准实施“一户一策”帮扶计划,信贷支持、产业带动、危房改造、村貌改造、消费扶贫……一系列务实管用的“组合拳”相继打出,精准发力。
省农信社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社的金融扶贫工作主要从扶贫小额贷款、产业扶贫、定点扶贫和消费扶贫四个方面发力。
扶贫小贷扛大梁。去年该社继续主动扛起金融精准扶贫的重任和担当,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2451户,完成省政府下达7500户任务的166%,超额完成任务。
定点扶贫显成效。通过小额贷款扶持、转移就业、抱团发展、“以购代捐”、捐建厨房厕所和安装太阳能板路灯等举措帮助岭门村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及改善村居环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9434.6元,岭门村实现脱贫出列摘帽。
产业扶贫带动强。去年发放产业扶贫贷款7.69亿元,其中向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等89户产业扶贫项目主体发放贷款7.65亿元,带动5762户贫困户增收,精准产业扶贫贷款余额14.80亿元。
消费扶贫暖人心。去年开展消费扶贫活动28次,消费金额逾30万元,切实打通金融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精准扶贫,农信担当。海南省农信社主要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实施“金融扶贫+扶智+扶志”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巧引一渠金融活水,助力贫困群众早日致富奔小康,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本报记者 汪慧 通讯员 袁国华)
(来源:《证券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