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农信:60年坚守初心 助力乡村振兴
2019-10-28 品牌
江河奔涌,涛起风从。
1952年3月25日,辽宁省凤城县刘家河信用社正式挂牌成立,它不仅是辽宁省第一家农村信用社,也是东北三省首家农村信用社。就在刘家河信用社成立不久,东北三省农村信用社如雨后春笋般陆续挂牌成立。辽宁农信也由此拉开了支农惠农、服务乡村经济发展的序幕。
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60多年奋进历程,辽宁农信始终秉持“服务三农、造福民生、奉献社会”的宗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党的建设统领农村金融发展全局,以深化产权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以精细管理提升支农惠农质效。如今,辽宁农信已将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十五万平方公里的辽沈大地,将普惠金融送到了千家万户。截至8月末,辽宁省农信系统各项存款余额638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326亿元,存贷款增量在省内银行同业排名保持第一位。2218个服务网点、11147个助农取款点遍布全省各个乡镇、村落,全面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辽宁农信已发展成为全省机构网点总数最多、服务区域最广、资产规模最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
农信精神根植田野
60多年来,辽宁农信始终如一地坚守在“三农”最需要的地方,按照国家政策导向,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着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初秋的辽南大地,到处呈现一派丰收景象。为了尽快帮助农民富裕起来,灯塔农商银行把一家蔬菜合作社引进村里。这家合作社与村里农户签订了300亩甜玉米、蔬菜订单合同。农民一亩地种两茬,净收入达到1700多元,现在的一亩地相当于以前的4亩地收入,订单农业让农民尝到了甜头。该村村民宋达勇说:“要致富,离不开农商行的好服务啊!”
正当形相村村民高兴地撸起袖子加油致富的时候,160公里外的盖州市森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恩相,还在为没钱买苗木、建大棚而着急。随着合作社种植的大棚葡萄和大樱桃效益显著增加,农民主动要求加入合作社的热情也高了起来。今年,黄恩相打算带领当地上千农民参与葡萄和大樱桃的种植,计划扩大500亩种植面积,可是买苗木和建大棚的1000多万元资金还没有着落。关键时刻,盖州农商银行伸出援手。“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做抵押,贷款一周就到账,农商银行放款真及时!今年合作社的产值能翻一番。”黄恩相说。
近年来,辽宁农信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发力,通过实施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农户“五突出”战略,全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同时,通过支持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及玉米、土豆、花生、苗木、草莓、柞蚕、生猪、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截至目前,全省农信机构投放的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贷款达717亿元。
创新产品提升服务水平
多年来,辽宁农信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不断创新产品、优化服务,全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在日前开展的主题教育期间,台安联社针对信贷业务流程复杂的问题深入研究整改,简化信贷业务流程,小额贷款申办流程(抵押)共减少8个环节,优化5个步骤,实现了审查审批全流程电子化,有效缩短了放款时间。同时,台安联社创新推出“公务员类优质客户信用贷款”、“大中型农业机械抵押贷款”“活体畜禽抵押贷款”“粮满仓抵押贷款”等七项农村信贷新产品。朝阳县联社则加强与公交公司合作,在县城内45台公交车及10条线路中,实现了农信金信卡快捷支付全覆盖。此外,朝阳县联社在偏远农村大力推进助农取款点建设,铺设助农取款点298个,使县域乡村都能得到农信社的基础金融服务,实现了农村金融“村村通”,广大农民足不出村便能办理取款、缴费等金融业务。
为推动农村金融发展,辽宁农信对农村金融市场进行细化分类,围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等领域开办农村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两权”抵押贷款业务。此外,阜蒙联社等多家行社还推出了“金信创业贷”,东港农商银行开办了“金信消费贷”,大洼农商银行的“金信助商贷”和鞍山农商银行“金信流水贷”等系列信贷产品,成为支持实体经济,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新动力。
为创新融资方式,辽宁农信在相关领域探索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在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当中,推出农机具抵押、设施农业抵押以及公司+农户担保等多种贷款抵押担保方式,均取得较好效果。新宾农商银行则在妇女创业方面给予特殊支持,目前,累计投放“妇女创业信用”贷款16.295户,金额达到7.2亿元。大连农商银行打造“小微区域服务中心+房e贷中心”、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小微金融专营服务架构,有效提升了全省农信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精细化水平。
大潮涌起,振兴聚力。辽宁农信将坚守初心,更加主动担当,为全省农民谋福利、办实事,为新一轮辽宁振兴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通讯员 鄢玉龙 靳迪 张文博)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2019年10月28日B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