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践行伟大理论中推进新时代辽宁振兴

2019-04-01

  (原标题: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访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中印)         ……

  (原标题: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访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中印)
        从1951年东北第一家凤城刘家河农信社算起,辽宁农信“支农老字号”品牌已走过68年风雨历程。作为辽沈大地上唯一的省级地方性金融机构,辽宁农信服务“三农”、振兴乡村的初心始终未改,这项政治责任始终珍视,这一历史使命始终牢记。长期以来,辽宁农信人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国家金融领域大政方针政策在农村县域执行者、践行者的角色,始终如一地描绘着新时代小康社会建设、辽宁全方位振兴的宏伟画卷。

  原上春鸟争鸣,东风浩荡征程。全国两会胜利闭幕,新的起点,如何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做好“三农”金融服务工作,近日,《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就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等相关问题,独家专访了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中印。

  《农村金融时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辽宁农信是如何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的?

  王中印:多年来,辽宁农信始终牢记服务“三农”宗旨,坚持市场定位,加快金融服务创新,针对辽宁省内“三农”特点,顺应辽宁振兴发展大势,全面提升金融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在辽宁全面振兴中强筋健骨,在乡村振兴中有效发挥着金融主力军作用。

  首先,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持续发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我们准确把握金融运行规律、全面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更要求我们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加大农村信贷结构调整,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此,我们创新思维,推出了适应新时代“三农”发展的金融新产品,把林权、宅基地和承包地经营权、海域使用权纳入其中,全力支持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展,做大做强优质特色农业产业。通过深耕“三农”市场,2018年,全系统涉农贷款创下2130亿元的历史新高。

  其次,把金融服务向扶贫攻坚纵深领域拓展。辽宁省联社积极拓宽与政府扶贫部门合作渠道,推进“融资+融智”扶贫模式,变“输血”为“造血”。通过产业就业、救助扶贫等方式聚合金融资源,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累计募集扶贫救助基金450万元,对义县113名应届大学生和北镇100名特困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资金救助。同时,通过对贫困户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辽宁农信进一步加大了扶贫贷款投放。截至2月末,全系统扶贫贷款余额达26.76亿元,累计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5.2万户。并且通过拓展深度贫困地区直接融资渠道,确保金融精准扶贫、基础金融服务在全省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

  三是全面优化农村普惠金融生态体系。在农村金融服务中,辽宁农信以产业发展为引领,通过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全面优化农村普惠金融生态体系,形成一大批可复制、易推广的农村金融特色品牌。围绕“幸福和谐乡村”建设,我们大力支持职业农民、各类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围绕“富裕乡村”建设,我们全力支持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兴旺乡村”建设,我们大力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我们支持了智慧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运用;在改善农村金融支付环境同时,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为农民合作平台、供销成员提供信贷支持,进一步拓展了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农村金融时报》:农信事业因“农”而生,与“农”同兴,多年来,辽宁农信如何做到服务“三农”主业不偏离?

  王中印:服务好乡村振兴,提高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能力是新时代辽宁乡村振兴发展对辽宁农信提出的客观要求,支农支小、不偏离“三农”主业是辽宁农信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为此,我们从辽宁经济发展内在规律入手,立足自身实际,强化金融服务功能,不让资金空转或脱实向虚,为推进“银税互动”,将企业纳税信用与融资信用相结合,推进供应链融资,扎实推进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

  给予企业无还本续贷支持,简化续贷流程,支持融资周转“无缝衔接”;充分运用票据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为客户提供优质多元金融服务方案;加强与省担保集团、省农业担保集团对接,审慎开展与无违约记录的优质融资性担保公司合作,全力支持实体经济持续稳健快速发展。

  近年来,辽宁农信根据乡村振兴和“三农”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持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效益,大力支持和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尤其在金融产品的研发方面狠下功夫,我们通过梳理现有产品、自主研发新型产品、借鉴引进同业成熟产品等方式,结合客户行业特点和资金需求差异,综合考虑地方民营企业经营特点、资金运营习惯等因素,陆续推出了一批具有辽宁特色的信贷产品。同时,通过不断丰富和完善涉农金融产品,因地制宜地研发创新适合乡村融合发展所需的融资、结算、理财、代理等各类产品,推动各项金融业务向乡村地区拓展、向移动互联网转移。用线上交易满足不同客户群体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打造农村新金融服务场景,为农民提供金融消费新体验,努力丰富和完善农村金融支付环境建设。

  《农村金融时报》: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如何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受到广泛关注。努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辽宁农信在这方面有哪些举措?

  王中印:在省委、省政府积极领导推动和监管部门有效指导帮助下,辽宁农信全面推进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改制,辽宁农信既化解了风险、排除了暗礁,又提高了服务水平、提升了农信形象。尤其是极大地改变了广大员工精神面貌,激发了工作热情,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同时,通过加强风险识别、监测与管控,以制度建设为基石,打好“组合拳”。省联社先后制定了防控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案件风险等意见办法,逐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制建设,有力推动了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深入人心。2018年,我们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各个层级的风险管理培训7000余人次,不断加强合规文化建设,从根源上牢牢守住风险底线,确保全省农村合作金融安全稳定,有效提升了风控能力和发展质量,为辽宁振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保障。

  在筑牢风险防控堤坝的同时,辽宁农信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公司化改造,逐步建立科学严密的内控机制、审慎灵活的管理机制、以客户为中心和以市场为导向的业务经营机制、充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全面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通过不断改善和优化金融供给,整合业务渠道,全面提升金融供给的配置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延伸服务广度和深度,主动顺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真正提升服务“三农”整体水平和成效。

  实践证明,通过公司化治理,辽宁农信系统管理水平得到不断跃升。以辽阳、葫芦岛、东港、辽东为代表的农商行逐步成为业界典范,为改革提供了经验样本,为发展凝聚了共识力量。(本报记者 祖笠荃)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2019年04月01日A01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