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情洒沃土香如故

2018-08-27

吴连武(左)深入田间地头,实地了解农民生产资金需求情况。 吴连武(左)走访肉牛养殖户,了解生产销售情况。 吴连武(左)到妈妈街村农民家中办理……


吴连武(左)深入田间地头,实地了解农民生产资金需求情况。

吴连武(左)走访肉牛养殖户,了解生产销售情况。

吴连武(左)到妈妈街村农民家中办理贷款手续
  情洒沃土香如故——追记辽宁省辽中区肖寨门信用社信贷员吴连武
        万里孤云清游远,犹记街前旧时路,故人何处。
  在辽宁省辽中区肖寨门农信社,人们依然记得那一天——2016年5月1日。在农信社工作了32年的辽中区肖寨门信用社信贷员吴连武,心怀眷恋,永远的离开了他所热爱的工作岗位,离开了他所钟情的农信事业,离开了与他朝夕相处的亲人与同事。
  华灯初上夜未央,小巷灯火映亭廊。人们依稀记得:工作了一天的同事都已下班回家,而吴连武却仍然忙碌着,当天走访农户的资料需要整理,急需资金支持的养牛户的贷款申请材料需要备齐……忽的,一阵短信铃声响起,家里已经多次催促吃饭了。叮铃铃……手机响起:“老吴,我想再买些牛,再贷点款可以吧?”“可以,你的信用没问题,我们支持你!”“我这几天没时间去信用社啊?”“我明天去你家办……”对待农民兄弟,吴连武既耐心又细致。
  静谧月夜蛙声远,满天星斗下楼层。结束一天的工作,吴连武披衣回家。这样的情景在他工作的32年时间里经常发生。
  然而,一场突发疾病,无情地击倒了这位坚强的农信战士。
  人们还曾记得:患病之后,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刚刚清醒过来的吴连武,无力的拉着妻子王丽的手说:“有几笔贷款,手续已经办完,材料在我柜子里,你告诉同志们抓紧时间放款,养牛户着急用钱,别耽误他们的事!”
  人生无常,生命易逝。当命运的钟声顽强地嘀嗒行进时,死神拽住了妈妈街村人“幸福使者”。在与疾病抗争中,吴连武匆匆走完了他人生的56个岁月。
  耀眼的流星划过夜空,那是吴连武留在人们心中的美丽弧线。
  告别吴连武这一天,农信社员工以及妈妈街村一些养牛户自发的来为他送行。“在多年的信贷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原则,洁身自好,始终牢记‘三农’服务宗旨,一心一意为农民兄弟服务。”吴连武的话语仍旧回响在人们耳畔。
  花开时节斯人去,朴德留名肖寨门。
  吴连武走了。一个心怀农信事业的优秀战士走了。然而,吴连武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农信精神在人们心中愈发高大起来……
        牢记使命怀初心 一生风雨践忠诚
        岁月荏苒,征途如虹。回望时空隧道,当历史的脚步停留在1983年到2016年之间,人们沿着吴连武农信工作生活的32年轨迹,在这一短暂的人生坐标点上努力探寻一位农信人扎根农村,心怀沃土,情系农民的普通身影。
  1960年,史称“三年困难时期”。这年3月,在辽中区老观坨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一个男婴呱呱降生了。特殊的年代,贫困的家庭,尽管没有为他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却在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坚韧、奋进的火种。这个男孩儿便是吴连武。
  家境虽贫寒,但党的恩泽耳濡目染,悄然化作一股向上的力量,蓄积勃发。1983年,23岁的吴连武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一年,农信社要招工。原本在学校代课教书的吴连武得到这个消息十分兴奋。能够成为一名农信社正式员工,对于一名乡村代课教师来说,命运和生活将发生重大改变,特别对于一名农村青年无疑是一生难得的机遇。考试是严格的,而吴连武是幸运的,他以总分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考试,并被分配到老观坨信用社工作。1988年6月,他又被派往肖寨门信用社担任信贷员,负责妈妈街村农户信贷工作,一干就是27年。
  “三农”工作历来是党和政府的重中之重,而农信事业又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农村金融稳定。为了更清楚地弄懂农信工作的使命和服务宗旨,他从第一天踏进农信社大门开始,便利用一切时间读书看报,学理论,学专业技能。从老员工身上,他学到了背包下乡走村屯,从党员身上他学会了严谨认真不马虎。滴水映光辉,千江月独明。多少个日夜,钟声远闻时他加班夜坐,风霜雪雨日他跋涉乡间……抱影寒窗下,一份份数据填单在他认真细致的手工状态下完成,一个个农民盼富的梦想在他严谨工作中化作现实。
  在吴连武56载短暂生命中,农信时光最耀眼。在农信工作的32年间,他凭着一股勤恳、敬业、廉洁精神,扎根农村,服务农民,获得众多荣誉和嘉奖:从2002年开始连续15年被辽中区联社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被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评为先进个人;自2006年开始13次被沈阳市联社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岗位标兵”、“营销能手”,省联社专业能手;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年被省联社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创先争优”先进个人;2010年荣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被中国银行业协会授予城市信贷员二等奖;2011年被银监会和银行业协会评为支农先进个人;2012年荣获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和支持中小企业最佳信贷员奖……人们说,在吴连武身上看到了农信人的使命与担当,更感受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和朴素情怀。而32载风雨历程,也验证了一位农信人对党、对事业的执着与追求,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对党的忠诚,对农信事业的无比热爱。
  乡土情浓勇担当 农信精神铸久长
        肖寨门镇妈妈街村是辽宁人口较多的农村之一,全村2225户,人口7000余人,人均只有土地1.7亩。人多地少,靠土地是不能致富的。曾经的妈妈街村人,渴盼过上富裕生活的愿望十分急迫。
  妈妈街村有酿酒历史,40多家酿酒厂分布在全村,白酒畅销各地。随着白酒生产数量不断增加,大量酒糟成为垃圾被人们随意丢弃,时间久了,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差。尤其在夏季,腐烂变质的酒糟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而雨季到来,酒糟被雨水冲到大地、公路上、村子里,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困于环境影响加之白酒市场出现波动,村里酒厂被迫减产,由此也影响了农民收入。“酒糟这样扔掉是个浪费,能不能利用起来?”一天,在妈妈街村,吴连武推着自行车走访贷户时和村党总支书记王永生聊着一个话题。在王永生看来,信贷员只管发放贷款是天经地义的,而关心村里产业发展,关注农民经济收入则拉近了老百姓和农信社的距离。
  吴连武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和老吴打交道多年,他对农村、对农民的感情很深。”王永生说。在以后的日子里,吴连武和同事主动找到镇村干部,多次外出考察酿酒产业发展情况,详细调研酒糟如何有效利用的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调研时,了解到酒糟可以用做牛饲料。随后,吴连武又利用休息时间,先后前往河北、内蒙古、吉林等地考察肉牛市场,联系育肥牛收购和销售商,帮助农民了解市场行情、购销动态、选购种牛和饲料。在吴连武的积极推动下,妈妈街村酿酒户率先购进肉牛,利用酒糟饲养肉牛。
  曾经随意丢弃的酒糟,忽的变身为牛饲料,吴连武功不可没。“单纯酿酒有风险,而利用酒糟养牛等于开辟了一个致富产业,既降低了酿酒带来的风险,又解决了牛饲料来源,还把以前废弃的酒糟利用起来,真是一举多得呀!”妈妈街村养牛大户年国海说:“我现在有育肥牛1300头,还有一个酿酒厂。现在妈妈街村养牛和酿酒产业发展的这样好,功劳要归吴连武,他是我们农民的贴心人啊!”
  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了,农民的创业意愿更高了,随之而来的就是资金支持问题。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支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农民致富是60年不变的根本,更是建设新农村的一种责任担当。“只要农民有创业意愿,被吴连武知道了,他会骑着自行车主动来到农民家里,详细了解资金需求情况,偿还能力大小,贷款额度多少。”王永生说:“从妈妈街村到肖寨门信用社有10里远路程,吴连武骑自行车20分钟就到,不论寒冷冬天还是盛夏酷暑,村里人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多年来,他亲手扶持的妈妈街村养牛产业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他累计为农户发放养牛贷款9亿元,先后为400多农户提供信贷资金,农民累计增收近10亿元,而贷款回收率达到100%,为信用社创造的利润收入多达一亿余元。如今,妈妈街村有养牛户200家,年销售肉牛10万头,全村一二三产业年产值达到10多亿元。全村有千万资产的农户35家,百万资产的有300多家。妈妈街村成为全省闻名的养牛、酿酒基地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典型范例,而妈妈街村农民也过上了住楼房、开轿车的小康生活。
  脚踏热土心为民 穷富乡亲莫能忘
        初秋的辽河平原,黛墨如画。在距离辽河支流——蒲河20里远的肖寨门镇,一条公路伸向前方的妈妈街村,一辆辆重型拖车满载着玉米、稻草一路轰鸣驶向村里。村里一条“人”字形公路两侧正在建设和已经建成的新型标准化肉牛饲养场映入眼帘。
  在妈妈街村,既是养牛户又是经纪人的黄禄伟正在为一辆装满稻草的重型拖车称重。“由于妈妈街村育肥牛存栏量大,每天仅需要的稻草就有40多车,重量大约160多吨。”他说。在黄禄伟家牛舍,500头体型肥硕的肉牛正在吃草。从2005年吴连武为他家发放的第一笔贷款算起,累计已有3000万元。“正是这一笔笔贷款,才使我家的肉牛养殖有了现在这样的规模,老吴可没少帮扶我们。”
  “持己不可不严明,与人不可不和气。”在黄禄伟家,一铺大炕,七八位村里养牛农民有的坐着,有的头朝里躺着,一张圆桌旁,黄禄伟还原了吴连武生前工作的情景:老吴背着背包骑着自行车,来到黄禄伟家大院。下了自行车,先是走进牛棚,仔细观察一会肉牛情况,哪些牛即将出栏哪些牛正在育肥,他一定要心中有数。然后,他才走进屋里,坐在桌子旁,拿出笔、印泥和贷款申请表,而乡亲们倒一杯白开水算是招待他。细心地养牛户胡成喜发现,由于经常手写单据,吴连武的手指磨出了一层老茧。老吴亲切地和屋里的养牛户唠着家常,而妈妈街村的每户农民家里的详细情况,都是他与乡亲们看似简单的日常交谈中获得的。
  “他为养牛户办贷款都是在农民家里完成的,农民不用跑到10里远的农信社。”黄禄伟说:“老吴跟我们农民处的十分亲近,他对村里农民家里情况了如指掌,比如说村里某个人跟哪家有亲属关系,邻居都不知道可是老吴都了解。他给我们办贷款,担保人都是他帮我们找的,我们自己找的他反倒不相信,因为他知道村里哪一家富裕哪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和吴连武共事多年的农信社员工王龙海说:“老吴骑着自行车几乎每天都去妈妈街村,村里哪条路好走,哪条路是死胡同他都知道。最令人佩服的是,他能熟练背诵出村里300多家养牛户的身份证号码,一个数字都不差!”
  吴连武说:“我骑自行车下乡,有人不理解,而我认为,骑自行车背包下乡,既增强了体质,又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了感情,让农民兄弟看到了老一代农信人的身影,我们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心中要永远装着农民,时刻牢记肩上的责任,穷富乡亲都不能忘啊!”在妈妈街村,得到吴连武贷款支持的农民有许多。昔日种地农民,如今家里养着400头牛的养殖大户胡成喜;养殖800头育肥牛的大户刘方军,还有存栏1000头肉牛的养殖大户赵玉卓……这些质朴的农民在吴连武的帮扶下,如今每家的资产都在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
  与时俱进奋争先 干好工作不图名
        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体现在科技方面十分明显。银行业七、八十年代传统手工填单的工作模式逐渐被以电脑为主的电子流程所替代。当时,农信系统员工对于电脑这样的高科技物件望而生畏,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手写填单。吴连武不服输。为了尽快掌握金融新科技,他自费买了一台电脑放在家里,利用工作之余练习打字,学习办公软件。电脑作为新兴科技产品,刚刚普及之初价格较贵,上网费用也较高,而这些没能阻挡他紧跟时代的步伐。每当遇到疑问之处他便记在本子上,一有时间便向懂得电脑科技的同事请教,最后,他终于攻克电脑应用难关,从一名不懂电脑的“门外汉”成为可以娴熟使用电脑软件的“土专家”。
  电脑的熟练应用只是帮助了吴连武换一种新的工作模式,然而,随着妈妈街村养牛产业的快速发展,信贷业务越来越多,光靠在单位的8小时已经不能及时完成业务了。为了尽快让养牛户拿到贷款,工作期间吴连武除了吃饭、上厕所以外,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每逢申请贷款农户多的时候,为了不影响贷款投放进度,他节假日不休息。当天在单位没有完成的工作,回家后也工作到深夜。
  和吴连武一起工作了24个年头的信贷员李英伦说:“老吴负责妈妈街村信贷工作期间,根本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每天,他都是第一个到单位的人,也是最后一个下班的人。白天下乡走访办贷,晚上回家还要整理材料。他是在抢时间工作啊!他发放的每一笔贷款都是根据养牛户家里养牛的头数换算出来的,严格按照比例发放贷款,工作几十年没出现过一笔不良,本息全部百分之百收回,这一点十分难得!”
  2011年,随着妈妈街村养牛业规模不断扩大,农户养牛积极性高涨,申请贷款农户增多,为满足农户需求,吴连武白天上班,晚上在家中工作到子夜,第二天凌晨2点起床继续为农户做贷款手续,他曾创下一周办理100多笔贷款手续的最高纪录。
  行者登高望远,日新而日进。吴连武就是踏着时代前行的人。他以干好工作为目标不计个人得失,他以认真努力为原则不图名利,而恰恰是他心无旁骛的品格,脚踏实地的作风,坚定向上的性格和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赢得了人们的赞赏和信赖,斩获众多殊荣。
  认真履职讲原则 做人做事不走样
        做事敢叫真,做人讲原则,遇到问题不回避。这是熟悉吴连武的人对他的印象。
  做农村信贷员,接触的都是农民。农民质朴的本色让人尊敬,但也有个别人鲁莽、不讲道理。遇到后者,吴连武刚正不阿的耿直品性总能战胜对方。有一位贷款养牛户,发家致富后染上吸毒恶习。吴连武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坐在养牛户家里苦口婆心劝导。但是,这位贷户不知悔改,导致家境日渐破落,眼看着资金出现风险,吴连武十分焦急。于是,他找到贷户担保人,盯住贷户牛棚里的牛,和担保人一起为贷户联系收购者。最后,在老吴和担保人多重努力下,贷户终于出售肉牛,偿还了贷款。事后,贷户上门找到吴连武,要求贷款。吴连武说:“穷的可贷,富的可贷,不务正业的坚决不贷!”看到吴连武这样不讲情面,贷户拿出刀子,软硬兼施。面对威胁,吴连武义正言辞地说:“你弄死我,我也不能贷给你!”后来,公安人员及时赶到才化解了一场危机。
  吴连武做事叫真的品格深深感动着妈妈街村人。村里经营酒厂生意的农民王洪斌,在农信社资金支持下,买卖越来越红火。王洪斌说:“老吴工作认真负责,只要诚实肯干,他都积极支持。我们贷款到期时,都能及时还款。咱得对得起他这份心情啊!”
  涉农贷款出现风险,关键要看信贷员如何面对,如何巧妙的化解风险而不回避。这一点,吴连武经验丰富。几年前,妈妈街村有两户60万元贷款户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亏损,家中已无任何资产,为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回笼,吴连武多次找到担保人摆事实,做工作,连续数日都是凌晨回家。终于,在他耐心细致的工作中,感动了对方,最终没有动用法律手段,顺利通过担保人将60万元贷款本息全额收回。
  多年来,人们评价吴连武时总是这样说,老吴管贷款比管自己家的钱还用心,他既帮助了农民发家致富,又保证了农信社资金没有一点损失。他做人讲原则,有底线,做事一点不走样。
  辛勤付出谋福祉 种德乡梓树丰碑
        在肖寨门信用社一间库房里,一辆陈旧的自行车静静地倚靠在墙边,从磨光了的手柄和车座可以看出,这辆车的使用率很高。
  看着这辆自行车,信用社员工已经记不清这是吴连武骑过的第几辆车子。但人们清晰地记得,在妈妈街村的每一条街道和胡同,都会看到吴连武骑着自行车的身影。无论是贷前调查,还是回访贷户,这辆自行车伴随吴连武走遍了妈妈街村家家户户,吴连武用这辆自行车把农信社支农政策、惠农良方送到农民身边。在与农民促膝交谈中,他对全村所有农户的信誉状况,养殖户生产、销售变化情况及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了如指掌。王永生说:“每天都能看到吴连武推着自行车站在养牛户院里与农民交谈。他对村里每户农民家中情况的了解,连我们村干部都自叹不如啊!”吴连武的妻弟——辽中农信社营业部主任王天明说:“20多年前,我刚到农信社工作,吴连武经常对我说,‘做农信工作就要和农民打成一片,要懂得与农民交朋友,了解农民想做什么。如果总是坐在办公室打打电话,填个表格,不脚踏实地深入农村了解农民情况,是干不好这份工作的!’”“他的这番话是教育我,做人不要忘本,个人多付出点没什么,既然从事了农信工作,就要做出自己的贡献,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
  察物情宜躬身而行。做农村金融工作比较辛苦,但更要认真。与吴连武共事20多年的信用社员工徐万忠说:“在贷款发放上,吴连武很认真,他从来不轻信材料,必须对借款人及其担保人的人际关系进行细致摸底。就是老客户申请贷款,他还要亲自走访,钻进牛棚实地考察,不怕脏、不叫累。调查回来,他身上的难闻气味令同事捂着鼻子躲开,他却开玩笑说‘这就是一个农信人特有的味道’”。在为农户服务中,吴连武总是随叫随到。夏天头顶烈日,冬天冒着刺骨寒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风里来、雨里去,他始终忙碌在农村金融服务第一线。
  2005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外面天寒地冻,北风卷着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刚上班的吴连武接到养牛户年国平打来的电话,年国平说自己的腿骨折了,躺在床上无法行走,着急的是牛饲料供应不上,缺5万元资金没着落,自己又无法到信用社办理贷款。吴连武放下电话,带上相关材料,不顾路滑,骑上自行车闯进纷纷扬扬的风雪中。当吴连武在年国平家里办完贷款手续离开时,窗外依旧风雪交加,望着吴连武骑着自行车的背影消失在茫茫风雪中,年国平的内心久久难以平静,他眼含热泪激动地对家人说:“关键时刻,是农信社老吴帮了咱大忙啊!”
  脚踏沃土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吴连武一次次奔波的身影,在辽河平原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印迹。他给乡亲们扶持培育出一个特色产业的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农村金融发展。在信贷工作中,吴连武坚持存、贷营销一体化,用高效优质的服务,把农信人的温情送到农民心坎里。为回报吴连武的热心帮助,村里养殖户纷纷将外地结算回来已经存入其他银行的资金转存到信用社,进一步充实了农信社资金池。原肖寨门信用社主任罗洪生说:“和老吴工作多年,我们总结出一个规律,只要村里养牛户一卖牛,信用社的存款就会大幅度上升。养牛户有新的资金需要,他都会主动及时地增加资金投放,保证全村养牛业稳步发展。”
  信贷工作是一座连接党和群众的桥梁,多年深入农村使吴连武和许多贷户成了好朋友。在他的支持下,村里人陆续走上了致富路,为感谢他的帮助,贷户们总是变着法的请老吴吃饭送礼物,但都被他委婉地拒绝了。李英伦说:“在我认识老吴的22年时间里,他说过最多的话就是‘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不能因为给农民帮了一点忙就忘记自己的身份,随便接受吃请送礼!’”甘守清贫,做事讲原则,做人有底线,不为利益所动,不从贷户身上捞取一分钱好处,这种农信人60多年传承的优良传统在吴连武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花繁柳密处淡泊守志,风狂雨急时立得脚跟。32年时间,吴连武用自己的行动为辽宁农信做出了一个榜样,树立了一面旗帜。在多年信贷岗位上,他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有的是默默无闻的实干,是真情为民的奉献,是勇于担当的实践。靠着对农村、对农民的无比热爱和对农村金融事业的执着追求,他踏出了一行坚实的人生之路,这条路播撒着希望也赢得了收获,传承着60多年辽宁农信的“根”与“魂”,成为农信人最闪亮的坐标与精神图腾,谱写着一曲新时代辽宁农信改革发展的浩荡之歌。
  正气传久远,品德励后人。吴连武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传承的做事勤恳,干事守责,为人清廉的农信精神,犹如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辽宁农信人心中!(本报记者 祖笠荃)(以上图片均由辽中农信联社提供)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2018年08月27日B08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