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农商银行创新推出“智慧银行设备+移动金融服务车+优质文明服务”模式,为政府、管理机构、社区、企业、市场等提供便捷金融服务,全力打造“智慧+普惠”银行。图为“社区银行”移动金融服务车整装待发,准备奔赴各自区域,将贴心金融服务送到客户身边,实现“最后一公里”金融服务全覆盖。(摄影/本报记者祖笠荃 《农村金融时报》2017年11月06日)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今年6月末,沈阳农商银行新一届党委班子组建完成。新起点,新使命。新班子以打造一流总部银行、现代银行、智慧银行为目标,站在“智慧+普惠”金融新时代发展高度,提出了“一体四翼”转型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市区银行、社区银行、“三农”银行、商誉银行“四大板块”银行建设。
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短短的四个多月时间,在“一体四翼”转型战略引领下,全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截止9月末,全行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存款余额较6月末增加36亿元,贷款余额增加33亿元,利润同比增加600万元。“四大板块”银行建设的不断推进,带来各项指标上升的同时,转型发展理念已内化于心,新一轮改革发展浪潮扑面而来。
市区银行——经营有特色 服务多样化
在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中国著名商业街之一——沈阳市太原街,各种店铺鳞次栉比。人们在被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诱惑的同时,这里超高的人气也为这条辐射东北亚的时尚潮流商业街深深烙上金色印记。
和步行街上匆忙的行人相比,龙典婚纱工作室收银员的工作显得十分轻松。收银台上一张印有“沈阳农商银行‘i码付’”字样的二维码卡片,成为顾客快速结账的好帮手。“‘i码付’使用起来很顺手,太方便了。”业主荆译瑶说:“银行开始宣传这项业务时,我曾疑惑,但使用后,就爱不释手了,仅9月份一个月时间,已办理96笔资金结算业务,金额有9.3万余元。”繁荣的商业离不开金融的强劲支撑。灯火阑珊处,敏锐的沈阳农商银行人总能捕捉到金融市场瞬息万变的机遇。面对竞争激烈的收单市场和客户对扫码业务需求的增长,沈阳农商银行迅速抢占扫码收单市场,借助银联商务平台,快速推出“金信‘i码付’”金融产品。仅2个月时间,全行营销“i码付”商户8000余户。而金信“i码付”以简捷的办理流程和安全快捷的结算方式,得到广大商户认可。
“金信‘i码付’”产品只是沈阳农商银行打造特色市区银行的一个实例。市区银行朝着特色化经营,渠道多样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在新班子组建后很快便确定下来。随后,为物流企业量身定做的“金信物流通”上线运行,“信如金”品牌贵金属开始发售,“银盛通”个人金融理财平台则聚集了大量客户……金秋时节,斩获颇多。截至9月末,市区银行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35.17亿元,比6月末增加4.41亿元;个人金融业务实现中间收入333.16万元,比6月末增加87万元。
社区银行——“智慧+普惠” 金融场景化
深秋的沈阳,凉意渐浓。10月26日上午,在沈阳农商银行一楼大厅,社区银行启动仪式正在火热进行。随后,办公楼外广场上,10辆移动金融服务车鱼贯而出,奔赴市内各社区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是一个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新体系。今天,衡量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便是能不能做到普惠。沈阳农商银行党委新班子上任伊始,便将普惠金融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工作,摆上突出位置。“普惠金融不是‘面子’工程,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础金融服务。”沈阳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川说:“过去,金融服务是‘二八’定律,只有少数人得到金融服务,而我们在转型发展中大胆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目的是让普通百姓能享受到基础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才真正有意义。”
从沈阳市驱车向南行驶33公里,便来到了浑南区李相街道王士兰村,由于村子距离主城区和所在街道较远,居民办理金融业务十分不便。初秋的一天,细心的居民程浩鹏忽然发现一辆印着“沈阳农商银行–移动办公”字样的汽车驶进村里,从车子里走下来的是身穿统一服装的沈阳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他们一面向居民介绍移动金融服务车的业务功能,一面亲切的询问村里居民有哪些金融服务需求。以往居民们难办的取款、缴纳水电及话费等事项,在移动金融服务车里都能办理了,居民们高兴地竖起大拇指,农商银行惠民服务的消息迅速传遍全村。
在移动金融服务车上,自动开卡机代替了人工服务,能够快速完成银行卡账户的开立。服务车开进社区或村屯,便成为一个移动金融网点,居民足不出村或社区,便可快速办完基础金融业务,成为家门口的金融服务平台,也解决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而沈阳农商银行营业网点的超级柜台,各种自助功能满足了大多数客户的需求,营业网点成为人们身边的金融超市。从社区到村屯,沈阳农商银行推出的“智慧+普惠”生活化金融场景,讲述着一个传统银行向现代银行悄然转变的金融故事。
移动金融服务车不仅解决了广大居民金融服务难题,也为沈阳农商银行赢得了赞誉。同时,也使银行存款指标节节攀升。截止10月末,社区银行除传统营业网点外,通过“移动金融+智慧金融”服务方式,净增个人与企业客户1338户。靠提升金融服务赢得了口碑,增加了业务,沈阳农商银行在日益激烈的金融同业竞争中无疑成为赢家。
服务有温度,金融要智慧。跨过传统金融这道坎,打造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离不开科技支撑。而智慧银行的实践进一步说明,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提升,打造“智慧+普惠”现代银行,构建消费者生活化金融场景成为沈阳农商银行迈向金融新时代的一大目标。
“三农”银行——回归主业有特色
治本于农务稼穑,金融催生百业兴。在转型发展中,沈阳农商银行党委把航标稳稳的指向了“三农”这个根本主业。
回归主业不能走老路,创新方能行稳致远。按照转型发展战略,沈阳农商银行党委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对“三农”金融服务进行顶层设计,组建“三农”银行,建立“三农”金融服务长效机制,制定“三农”银行三年行动计划。接下来,以沈阳为中心,面向辽东、辽南、辽西、辽北五个“三农”业务分中心陆续成立,服务范围覆盖全省。此举不仅跳出了原有自我封闭、划界为限的“小圈子”,还与省内兄弟机构联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激活了“三农”资源,把“三农”金融服务做大做强、做出特色。
筑巢引得金凤来。新的体制机制一出台,便陆续引来了信贷客户。9月中旬,在黑山县经营多年化肥生意的高志和,急需一笔流动资金用于购买化肥。正当他为资金犯愁时,设在黑山县“三农”银行辽西分中心的工作人员,顶着大雨,驱车140多公里来到他家,经过调查与分析,现场为他设计贷款方案。由于高志和的信贷需求紧迫,随后,工作人员又冒雨赶回沈阳,为尽快办理信贷审批手续赢得时间。
9月26日,当他得知自己申请的300万元贷款已经顺利发放时,他的眼角湿润了。“为了尽快让我拿到贷款,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冒着大雨,当天往返黑山和沈阳,我心里十分感动。”由于300万元贷款及时到位,高志和顺利完成6000吨化肥采购任务,仅此一项为他节约成本40余万元。
风雨中,沈阳农商人倾情服务“三农”,以客户至上的作风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也赢得了农民兄弟的信赖。截止9月末,沈阳农商银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28.6亿元,较6月末增加16.2亿元。沈阳农商银行服务“三农”的本色凸显。
商誉银行——锻造“金子般”服务品牌
9月21日,辽宁信用联盟启动大会暨百万信用家庭首批信用家庭诚信证书颁发及授信仪式在沈阳农商银行隆重举行。仪式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为沈阳农商银行颁发国家AAA级信用企业证书。
民无信不立,背信则名不达。沈阳农商银行承载着地方经济振兴重任,自踏上转型发展之日起,便把商誉银行建设作为打造省级一流特色银行的最高目标。
对于如何建设商誉银行,沈阳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川有着独特的见解:“商誉能为我们创造间接的经济效益,正是因为这种效益性特征,所以商誉是一种有价值的资产。我们下大气力开展商誉银行建设就是铸造沈阳农商银行‘金子般’的服务品牌,我们赢的是未来。”
商誉有正值也有负值,成为衡量现代银行业的晴雨表。现代金融发展的规律被沈阳农商银行新一届党委准确的捕捉到,并迅速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2017年7月,沈阳农商银行出台商誉银行三年发展规划,“创新、协作、绿色、开放、共享”成为全行发展新理念。商誉银行的提出给沈阳农商银行增添了新的发展元素,“高端银行”、“体验银行”、“示范银行”成为建设商誉银行的“三大抓手”,为沈阳农商银行描绘出未来发展路线图。成立高端“智囊团”,为高科技企业、高端客户量身定制贴心金融服务;发展社区普惠金融,打通“最后一公里”金融服务瓶颈,为客户创造全新的服务模式,开启生活式金融新体验之旅;构建大数据平台,通过“融媒体”展现沈阳农商银行全新发展理念,构筑现代智慧银行新坐标。
朝乾夕惕,旰食宵衣。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沈阳农商银行新一届党委已经带领广大员工踏上新道路,迈向新征程。(本报记者 祖笠荃)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2017年11月27日B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