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发银行吉林省分行支持吉林“十二五”发展纪实
这是一组沉甸甸的数字——2011年初,国家开发银行与省政府签署了《“十二五”开发性金融合作备忘录》,开行承诺为吉林省提供社会融资总量2500亿元。到2015年末,已累计投放贷款2710亿元,目标完成率超108.4%。
这是一份靓丽的成绩单——截至10月底,省国开行资产总额突破2572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2106亿元,不良贷款率0.21%,管理资产量占全省金融机构首位,领头羊作用进一步增强……
五年风雨兼程,五年砥砺前行。“十二五”时期,我省科学性谋篇布局,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在白山松水间铺展开来……而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中国中长期投融资主力银行——省国开行将“增强国力、改善民生”的使命融入到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始终围绕我省重大领域、薄弱环节开展金融服务,着力融资融智,发挥开发性金融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成为支持吉林经济转型发展和实施吉林振兴战略的重要金融力量。
精准发力,重大领域的金融后盾。
东北振兴,重大基础设施的改造是最重要的一环。9月20日,C1008次列车从“一眼望三国”的珲春站驶出,历时四年建设的吉图珲客运专线高铁正式开通,高铁横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像一条“玉带”连通东北亚六国。省国开行提供了该项目所需的33%贷款,累计发放贷款88亿元。
位于吉林市城北的哈达湾,曾被视为全国最后一个尚未搬迁改造的“一五”老工业区。2010年开始,哈达湾老工业区开始了整体搬迁改造,这项总投资104亿元的改造项目,国开行贡献了10.5亿元资本金和74亿元的贷款授信。随着老国企的搬迁和一个个商业项目的落地,哈达湾有望在2018年成为吉林市新的核心商业区和居住区。
开发性金融凭借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当地政府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坚强的金融后盾。多年来,省国开行总是先人一步,从规划到项目、从政策到资金,不断加大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力度,成为服务吉林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银行。五年来,共为公路行业提供中长期贷款388.8亿元贷款支持,全省占比60%。铁路建设方面,余额新增连续4年超过40亿元,余额达291.62亿元,占全省铁路中长期贷款余额的75.98%。累计发放电力贷款233亿元,支持吉林丰满水电站大坝全面治理工程、长春东南热电厂工程重大项目建设。
全力以赴,棚户区改造的主力银行。
安居方能乐业,居安方能心安。进入12月,不时刮起的寒风和飘起的雪花,让人愈发感到冬天的寒意。通化市龙山小区居民张秀琴坐在62平方米的家中,望着窗外冰封的路面,感慨地对记者说:“这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进新楼房,暖暖和和的,再也不挨冻了。”
张秀琴以前一直在通钢工作,在面积只有24平方米的小平房一住就是40多年。如今,张秀琴从“忧居”到“乐居”的生活就是省国开行大力支持我省棚户区居民生活改天换地的一个缩影。
“十二五”的前4年,全省共改造建设棚户区103.3万户、6333.5万平方米,受益群众300余万人。在棚改快速动工的背后,是国开行发挥的开发性金融重要的“供血”作用。
在开行人看来,“加快棚户区改造,让居民早日‘出棚进楼’”,是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开发银行必须攻克的堡垒,更是开行人服务国家战略、履行社会责任、担当民生重任主动签下的一份“军令状”。
棚改需要大额、长期、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各地亟待改造的棚户区多是商业开发价值低、拆迁难度高的“硬骨头”。在这样的困境中,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国开行承诺授信300亿元,这也是国开行系统内首个全省统筹、承诺金额最大的棚户区改造贷款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惠及17.14万户、53万人口。省国开行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全省统筹、主体下移、单独授信、单项运作”的原则,改变了原有基于政府信用为主的政府平台融资模式,创造性地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新模式,取得银政合作新突破。
在支持棚改的实践中,省国开行还深入研究推动“专项贷款、专项债券、专项基金”三个专项的具体措施,创新产品,开展试点,不断探索新模式。同时,为保障资金安全和防范风险,国开行依托内部职业融资团队,借助外部专业律师团,在制度设计、合同制定、项目规范、主体搭建等方面,确保新模式依法合规。
今年4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视察国家开发银行时,特别提出要加强对东北地区采煤沉陷区改造的金融支持。为落实总理嘱托,省国开行及时介入,与地方政府共同谋划,开辟绿色通道,辽源采煤沉陷区防范处置项目应急贷款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发放,后续采煤沉陷区治理纳入棚改支持范围。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关键时期,今年5月,省国开行又成功实现对我省棚改二期建设项目——吉林市棚改项目的国内首笔授信,额度98亿元,为我省新一轮棚户区改造注入强劲动力。
截至目前,国开行已累计为我省棚户区改造项目承诺授信1010亿元,贷款余额401亿元,全省占比超过80%,覆盖全省所有市州县,惠及120万户、400余万人。开发性金融的有力援手,为棚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普惠金融,让更多民众共享发展成果。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5年来,省国开行始终秉承“人人享有平等融资权”的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致力于以开发性金融打通民生领域融资瓶颈,支持教育、“三农”、大众创业等民生领域发展,让金融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四两拨千斤”的政策,惠及大量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秉承“人人享有平等融资权”的理念,省开行与省教育厅合作,通过开展诚信教育、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了助学贷款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截至目前,生源地与高校助学贷款均已覆盖省内全部60个县区,惠及全省28所高校和60个县区的3万余名贫困学子,实现全省贫困学子“应贷尽贷”。
如果说助学贷款是把贫困学子“扶上马”,那帮助学成的大学生就业则可谓“送一程”。省国开行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金融社会化的理念,为寒门学子创造就业平台,为助学贷款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2012年开始,省国开行连续4年联合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举行助学贷款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就业渠道,增强了受助学生的还款能力,形成了促进助学与就业相衔接的系统民生工程,成功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
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以及国内中小企业经营融资普遍严峻的局面,省国开行将政府的组织优势和开发银行融资优势相结合,深入实际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年的实践,省国开行实现了“以统一的标准模式解决千家万户的共性问题,以批发的方式解决零售问题”。创新形成“万民创业小额贷款”、“抚松模式”等高效且风险可控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累计发放141.6亿元,支持2.5万户个体和微小企业,安置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残疾人等5万余人。
融资更融智,以规划引领发展。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系统性融资规划》到《关于二〇一五及“十三五”期间我省重大水利项目专项融资机制的建议》,从《吉林特色城镇化发展规划》到各市县等相关融资规划,从各种行业和战略客户发展规划到自身业务发展规划……国家开发银行在吉林的实践尽显“融资+融智”业务模式的优势,以规划促进投融资体制、机制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省内各级政府、企业利用金融工具提供咨询和金融服务。
新型城镇化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省开行紧紧围绕政府热点,在省直各有关部门刚刚启动城镇化相关政策研究阶段,就发挥专家银行优势,主动参与吉林特色城镇化调研及相关政策措施制定等前期工作。省国开行与省发改委共同完成《吉林省特色城镇化发展规划(2013-2020年)》,并配套编制了《吉林特色城镇化示范城镇系统性融资规划》,探索出一条开发性金融支持吉林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路,规划工作成绩和能力得到政府高度认可和信任。同时,密切跟踪吉林省提出的15项重大水利项目实施进展,提交了《关于二〇一五及“十三五”期间我省重大水利项目专项融资机制的建议》,为水利投融资提供决策参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吉林省稳增长、促投资的重要抓手,计划在2020年前完成1000公里建设目标。省国开行协助省政府完成了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
同时,该行将行业融资规划与客户融资规划相结合,为省内重点项目提供系统性融资安排。先后编制水利、文化、养老服务等行业融资规划,把行业融资规划与支持企业发展紧密结合,提供融资融智服务和一揽子融资解决方案,服务全省优势行业科学发展。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十三五”是国开行向国际一流开发性金融机构大步迈进的重要时期,正如国开行董事长胡怀邦所言,要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以绿色信贷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积极发展普惠金融。吉林分行人将秉承开发性金融理念,在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服务吉林新一轮振兴的进程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驶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本报记者 杨晓艳)
(来源:《吉林日报》12月31日04版)